器具唔乾淨 或污染樣本

【本報訊】養和醫院臨床病理及分子病理主任馬紹鈞表示,活組織化驗涉多個步驟及工具,必須做好把關。他稱,需確保存放病人樣本的容器乾淨、病人資料標籤正確,否則可污染樣本或調亂病人資料而出錯。另一個可能引起樣本受污染,是取出活組織做切片檢驗期間發生,「鉗子黏咗其他病人樣本,工作枱唔夠乾淨,都可以污染樣本。」

馬紹鈞表示,進行肺組織活檢先要將組織放進容器,送往化驗室後,工作人員會用鉗子箝出組織,然後固定組織及放進「蠟盒」,令組織「較企身」再做切片。樣本被放於玻璃片染色,才能檢驗細胞情況。若「鉗嘴」遺留對上一個含癌細胞的病人樣本,「可能帶落下一個病人樣本」。他指出,化驗程序一般應該一個樣本接着一個做,若同時處理兩個樣本,便有交叉污染風險。

肺癆感染區 易有「假腫瘤」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總監潘冬平說,結核桿菌(俗稱肺癆菌)會令感染位置「腫起一舊嘢」,造成「假腫瘤」現象。他稱,每一百個在正電子掃描中發現是胰臟癌的個案中,有兩個是因肺癆菌走進胰臟,令胰臟有「假腫瘤」,實際並無患癌。有經驗的醫生看到病人肺部有「陰影」,需考慮病人是否患肺癆。若決定抽組織化驗,應該驗腫瘤,並且同時抽痰驗菌。活檢診斷腫瘤的準確度達九成,有時做足檢查亦未必百分百確定腫瘤或肺癆,或可以安排病人做手術切除異常位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