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位主責財金事務的官員,包括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向來被批評只懂紙上談兵,欠缺「救市」實戰經驗,相反外國財長不少是由知名銀行行長或經濟學家擔任。若本港面臨數十年一遇的金融大崩潰,連鎖效應下勢必引發環球經濟動盪,以三人的薄弱財金資歷背景,實在難以應對國際「大鱷」狙擊,本港脆弱金融體系隨時被一鋪清袋。
政務官出身的曾俊華作為特區政府「大掌櫃」,八十年代即加入政府,曾先後出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規劃及地政局局長、海關關長等與財金無直接關係的職位,令曾俊華的政務官保守思維根深柢固,多年來屢次被批「守財奴」,不懂靈活運用數千億元財政儲備推動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環球金融狀況瞬息萬變,曾俊華能否緊貼市況作出適當應對措施,勢成疑問。
而陳家強就屬於「學院派」,雖然他畢業於以經濟系聞名的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但出任局長前只在大學「象牙塔」內研究經濟,最頂尖成就只是科大商學院院長,欠缺應對金融危機經驗。
至於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及○八年金融海嘯期間,金管局「一哥」仍是前總裁任志剛,陳德霖未受正式考驗,就算他曾任渣打銀行亞洲區副主席,也只有短短兩年時間,令人質疑他有否足夠能力應對金融大崩潰。
相反外國的財長多具備大型金融機構經驗,例如美國前財長蓋特納,上任前便是紐約聯儲銀行行長,○八年有份出手挽救金融海嘯。現任美國財長傑克盧亦曾任花旗銀行環球財富管理營運總監、紐約大學營運總監,無論管理及金融經驗都相當豐富,香港三名財金官員比較之下,只能相形見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