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不足童瑪麗睇症排三年

患有專注力不足的七歲男童,數月前獲轉介瑪麗醫院跟進,惟男童在未有與醫生會面的情況下,首次診症日期竟排期至三年後,病人家屬質疑有關做法不公。專科醫生指,倘錯過黃金治療期,嚴重的會出現品格障礙。關注病人組織批評院方罔顧病人權益,建議盡快檢討相關制度,避免病人因拖延醫治而遭受不必要損害。

「我個仔要排三年先有得醫,依家又係成長期,真係擔心太遲醫會影響佢學習同生活!」吳先生表示,兒子今年七歲,數月前獲心理學家證實有專注力不足症狀,並撰寫轉介信至瑪麗醫院接受治療,而上月底收到院方信件通知兒子首次診治日期竟是二○一八年,令吳大感驚訝及無奈。

父斥不公 「連醫生都未見」

吳先生直指,兒子獲轉介後,該院從未安排兒子與醫生會面以評估病情,醫護人士僅要求吳到該院填寫與兒子日常表現相關的問卷,吳認為該院評估病人病情方式及輪候制度不足,有對病人造成不公之嫌,「個仔連醫生都未見過,依家淨係靠我填嘅問卷就安排佢三年後先有得睇,如果以問卷結果去決定排幾耐期,咁係咪寫得嚴重啲就可以早啲醫?」吳要求院方盡快檢討及改善有關制度,以保障病人健康。

瑪麗醫院發言人表示,吳先生兒子於七月獲轉介至該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跟進其專注力不足情況。根據轉介信內容、該院分流的情況及社工即時評估結果,其個案被分流為「穩定新症」,排期至二○一八年十一月接受首次診症。

瑪麗:穩定新症輪候長

發言人說,該院精神科門診有既定新症分流制度,確保有急切醫療需要的病人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得到診治。如病況屬非緊急類別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會相對較長。於輪候期間,如病人的精神狀況有變,可返回所屬的精神科專科門診再次接受評估,以判斷是否需要提前診期,或可考慮到急症室求診。

「因為醫護人員數目不足,令患者求診或者排期要等好長時間,係多年來一直存在嘅問題!」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建議,政府應向醫管局增加支援,同時希望該院能改善分流及排期制度,避免患者因拖延醫治而遭受不必要損害。對於吳先生兒子未見醫生就獲一個較長的排期,袁認為若能再安排醫生親身對病人作評估,為較佳處理方法。

記者:黃凱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