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筲箕灣百年古廟譚公廟前日凌晨失火,火勢雖已救熄,但因廟內橫樑的樑心及火場持續高溫,仍不時冒煙,消防員一直保持射水降溫逾卅小時,至昨凌晨六時許始收隊,而該廟早上仍未解封。
昨晨九時許,一對姓符善信夫婦到廟外上香拜祭。符表示,每月都會來拜譚公,亦會添香油。他表示,譚公廟在盂蘭節發生火警,可能寓意譚公廟需要修葺。現場所見,該廟瓦片屋頂在火警中「穿窿」,出現一道約一米乘二十公分的缺口,廟外對開地上散布不少瓦礫碎片,有職員在場善後。據悉,火警中燒成木炭的二十米長、直徑三十公分的橫樑,因「樑心」溫度高,加上瓦片屋頂不易散熱,故消防需通宵射水降溫。
屋宇署發言人稱前日接獲警方通知後,隨即派員到現場視察,發現廟宇士多房部分的木橫樑在火警中受損,但廟宇的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該署會與華人廟宇委員會跟進所需的維修事宜。
前日凌晨零時許,筲箕灣道譚公廟閣樓貨倉疑電線短路起火,消防灌救約半小時後將火救熄,放置的盂蘭祭品燒毀。資料顯示,該廟建於清光緒卅一年(一九○五年),至今有一百一十年歷史,曾經歷五次重修,一九八七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二年重修後,被降級評為三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