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鉛水事件」的政治角力持續,不過影響力正逐步下降,殆無疑問。政府成立由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可有九個月的時間完成工作,是典型的「過冷河」策略,可避免立法會引用特權法介入調查,從而主導事態的變化,陷政府於被動之勢。
值得注意的是,九個月的時間跨度確實特別。一般以《調查委員會條例》為依據的調委會,通常需時四至六個月即可提交報告。今次時間明顯較長,理據是事態尚在發展中,且涉及面闊,政府部門及涉事企業也甚多,要做到全面深入的調查,實非易事。
從選戰的層次看,九個月的時間早已跨越區選的日程。恰好結案的時間為明年五月,之後政府會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再做跟進,包括追究政府官員及涉事企業的失職或刑責,估計擾攘一段時間之後,會在七月中之前大致落幕。重要的是,不致影響明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
泛民陣營批評調查時間過長,認為六個月就足夠,揚言會繼續爭取在立法會十月中復會後,要求引用特權法調查。不過時不我與,兩個月之後,鉛水新聞可否細水長流,政治張力依舊,看來機會不大。除非政府不知驚,處事慢三拍,或有驚人內幕爆現。
有趣的是,建制陣營樂見政府終於委出調查委員會,即時紓緩事件的壓力,令區議會選情不致被泛民主導而有望重返正軌,專注地區事務,集中精力聯絡支持者及延伸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