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 第三路線靠激進派

人無財不行,政黨亦一樣,尤其創立之初的新組織,更是在在需財。前立法會議員黃成智和早跟白鴿黨貌合神離的狄志遠正籌組政黨,江湖傳聞,這個高舉「第三條路線」的新組織不僅吸納政圈中人,還有具社會知名度的商界人士參與其中,財政泵水之餘亦會投身會務,朝跨階層、跨界別方向發展。

第三路線近年在歐美大行其道,皆因其主張中庸之道,在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和傳統社會主義之間各補不足,不走極端,容易獲得講究利益平衡的當今世代所接受。在香港,處於第三路線左右兩邊的當然是北京與泛民,如何在壁壘分明、二元對立的政治意識形態中摸索出一條出路,既是難處所在,亦是契機所在,而成功與否,很視乎「宿敵」激進派的發展。

正如放在彈床上的皮球自己不能靠自力升起,必須等到有人擊打彈床,它才會騰起,本港第三路線之所以誕生,正是緣於激進勢力的強烈衝擊,令泛民溫和派渴望有另一支力量抗衡,而且不難預見,當激進派對社會秩序的衝擊力愈大,第三路線的冒升速度便會愈快愈猛。所以,有人說當今社會日益對立,選票呈啞鈴形發展,第三路線行不通,其實一切視乎從甚麼角度分析,當社會愈是撕裂和躁動,偏激行動愈是踩界與瘋狂,主張溫和中庸的路線愈有時代需求、愈有選票市場,問題反而是激進勢力對社會容忍度的衝擊是否已到達臨界點。

當然,第三路線能否殺出一條新出路,還視乎另一個因素。香港雖然因政改破局而普選夢碎,但北京不會讓一七年特首選舉淪為泛民口中「毫無競爭性」的小圈子選舉,假如某個第三路線政黨的黨魁得以落場陪跑,落敗後還倣效「美國模式」加盟政府擔任重要幕僚,那麼所謂的中間派便有了可供發展的土壤和空間。究竟北京會不會行這一套呢?目前當然難有答案,但政圈已經開始有人揣測。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