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連續兩天貶值是難以理解。除非經濟有重大危機,否則的話,一個國家不會宣布一次過的大幅貶值,更不可能分兩天連續貶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也要考慮到市場的反應,一般的做法是靜悄悄地逐步貶值,如日圓貶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做法,也如今年巴西貶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情況。即連這幾天人民幣貶值觸發其他亞洲貨幣如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台灣的貶值,也沒有大鑼大鼓地由中央銀行宣布貶值,而是在市場上靜悄悄地變化。
中國今次連續貶值,顯然是行政決定、政府行為。一方面自以為是分兩天貶值,以為可減低影響。另方面,以市場替代政府干預,屬掩耳盜鈴,更主要的是說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背後的美國聽,有討好之嫌。
今次貶值可能有多重意義:一是反映國內出口企業的壓力,貶值可有即時收益,但能否長期有效,這些企業主管不會理會;二是中央主管經濟工作的官員擔心下半年經濟增長不前,但又沒有其他即時推動經濟增長的良策,情急之下藥石亂投;三是中央財金官員的親美或市場一派,一直迷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張,急切要把中國金融體制自由化、美國化,便趁中央政府決定貶值之際,借勢推動匯率的市場化。或至少是把原來政治取捨的匯率機制改為跟隨市場情緒變動。不過,人民幣連續貶值的後果並不如財金官員閉門造車那樣預期;大有如中國證監會處理A股牛市的效果,且看中央政府會怎樣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