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東風不借力 自甘墮落亦枉然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香港過去能從小漁村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除了港人的勤奮努力,自由港地位,亦是抓住內地改革開放之機,成功推動經濟轉型,如今內地「一帶一路」戰略又為香港提供發展契機,問題是這次能否搭上「順風車」呢?

上周訪問福建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撰文,感嘆福建自貿區發展迅速。由於港商一早進入福建市場,在不少領域打下不俗的基礎,他認為香港、福建和東盟三方可在國家「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合作,而香港可以擔任當中商貿、物流和金融等多方面的樞紐角色,發展潛力巨大。事實上,港府一向後知後覺,錯失不少發展機遇,曾俊華甚至一度認為香港的優勢雄厚,無懼競爭,如今連他都多次撰文推介「一帶一路」,其對香港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簡而言之,「一帶一路」其實是推動「中國夢」的大戰略,利用中國的龐大投資及製造能力,帶動亞洲發展並與歐洲連接,其中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投資緬中經濟走廊、巴中經濟走廊等等都是大手筆,中國還為此牽頭成立亞投行,為「一帶一路」提供金融助力,有人形容這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雖不中亦不遠。由於「一帶一路」戰略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加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之前景可期,國際社會反應踴躍,從亞投行創始國之眾遠超預期可見一斑。

當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希望從中國及亞洲的發展中分一杯羹,近水樓台的香港沒理由置身事外。香港位於「一帶一路」的關鍵位置,而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及成熟的專業服務能力,可以發揮難以替代的作用,這也是香港的獨特價值所在。香港曾乘內地改革開放的東風,崛起為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只是近年香港動力不足,發展滯後,不僅被老對手新加坡遠遠拋在後面,更有被深圳、上海等內地城市後來居上之勢,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帶一路」戰略應運而起,為香港帶來新的契機,港府甚至希望說服中央將亞投行總部設在香港,用心可謂良苦。

可惜,有沒有機會是一回事,能否抓住則是另一回事。香港忙於內鬥內耗,無心他顧,尤其是本土及港獨主張興起,凡是同中國有關的都抗拒,發展新界東北被污衊為「深圳後花園」,高鐵工程被視為內地「新殖民計劃」,連花錢消費的內地旅客都不受歡迎,「一帶一路」受冷落,港府曲高和寡,也就不足為奇。加上醫療事故、鉛水危機等亂象層出不窮,港府忙於救火,應接不暇,連最基本的民生問題都搞得焦頭爛額,遑論利用「一帶一路」機遇,令香港發展步上新台階。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史上許多城市都因為無法與時俱進而衰落,意大利威尼斯、英國利物浦、美國底特律都曾顯赫一時,而今安在?下一個會是香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