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鉛水陣腳亂 尋找禍源最關鍵

香港似乎撞邪,亂象不斷,頭頭碰着黑,連飲水思源都變成「飲水思鉛」。鉛水風波鬧得人心惶惶,當局日日召開記者會解畫,正如去年佔領期間警方定時召開發布會一樣,凸顯今次事件已成為佔領後的最大政治危機。港府遲遲找不到污染源頭,一味推卸責任,以致處處被動,危機持續延燒,不知伊於胡底。

可以見到,鉛水危機愈揭愈多,愈揭愈臭,房屋署首次公布驗出啟晴邨焊接物含鉛量高達五成,加上另外兩個屋邨也出事,當局不得不擴大抽查範圍,將一三年以後落成的九個屋邨全部納入。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指事件「元兇」的水喉匠進一步爆料指自己所屬的工程公司還負責銅鑼灣聖保祿醫院大樓的水喉工程,採用的是與啟晴邨相同的材料。今次事件隨時衍化為全城水危機,尤其是年底區議會選舉,政黨紛紛打出為民請命的旗號,有人要求港府將「全城清潔大行動」改為全城驗水大行動,有人要求立法會動用特權法追查,水危機政治化難以避免,港府再不盡快善後,勢必陷入更大的被動。

表面上,港府對事件的確高度重視,除了為受影響居民提供用水、安排驗血、抽檢水樣本、邀請相關承建商調查事件來龍去脈,當局還成立專責小組查水禍,希望在三個月內完成調查。問題是,港府老鼠拉龜,至今無法確定污染源頭是來自預製組件、劣質水龍頭還是焊接材料,相關訊息混亂,也就無法對症下藥找出應對之法,只能像盲頭蒼蠅似的瞎折騰,弄得四處碰壁,狼狽不堪。更可笑的是,事件真相未明,港府卻急於推卸責任,先是公開承辦水喉匠的名字,接着又稱總承建商也要承擔責任,不僅予外界「未審先判」的印象,也引起相關各方的反擊及抵制,令危機持續惡化。

正所謂,萬邦有罪,罪在朕躬。對於今次禍水危機,港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須知承建商是由港府遴選的,如果承建商有責任,港府同樣難逃監管不力之過。施工期間當局有監察之責,完工後還要驗收,如果有人偷工減料卻輕易過關,港府就是失職。事實上,啟晴邨居民一早投訴食水有問題,當局始終不理不睬,直至政黨抽查食水踢爆醜聞,港府才被動跟進。這令人想起回歸前的居屋短樁醜聞,由於是在驗收時發現問題,未有人入住,才沒有引發更大的災難。所以說,政府在今次禍水事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犯錯,錯失早發現、早糾正、早了結的機會,如果承建商最終要受懲罰,監管部門該當何罪?

當然,責任誰屬還是後話,當務之急是善後,盡快找出禍水源頭,同時要為受影響的居民驗血及提供相關應對措施。更重要的是必須吸取教訓,加強食水抽查,如果連食水安全都無法保證,所謂集中精力搞好經濟民生,又從何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