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希望擁有一個安穩的家,因此置業欲望強烈,奈何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珍貴,再加上前十年房屋落成量不足,導致房屋供不應求,樓價只升不跌。縱使今屆特區政府相繼推出買家印花稅(BSD)、額外印花稅(SSD)及雙倍印花稅(DSD)等辣招調控樓市,樓價依然上漲。部分經濟學者和分析師紛紛指出,香港將會面臨樓市泡沫爆破的危機,究竟香港的房屋問題有多嚴重呢?問題形成的主因又是甚麼呢?
住屋問題是一個關乎民生的重大課題,大家都很關注。其實香港的住屋問題一直存在,只是近年尤甚。
今屆政府經常把房屋這議題掛在口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發表的網誌便談及土地供應和樓市的問題。根據陳局長網誌上公布的資料,二○一三及一四年,本港住宅的整體成交量為九七年以來最低,分別只有約五萬及六萬多宗,這數字亦較一一年及一二年每年逾八萬宗的數字低超過兩成。這些數據也許能夠顯示出,政府相繼推出房屋稅項辣招後,在減少境外買家和投機炒賣活動上,確實有功效。不過,樓價依然急升則證明房屋的供應量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求。
此外,該網誌又提到過去一年,二手樓升幅強勁,特別是小型單位,因為這些單位樓價較低,對急於上車的市民來說,會有較高的吸引力,而樓價急升亦加強了市民加快入市的意願。公屋和居屋供應由政府主導,但私人樓宇的情況則受到置業者需求和市場氣氛影響。豪宅市場是政府不應干預的,因為供求量少,對普遍的市民影響不大。中型單位相對的供求量穩定和融資限制,所以價格只是穩步上升。
至於小型單位,即是適合年輕一族和收入較低的市民購置的「上車盤」,是香港現時需求最大的一類房屋,奈何供應量不足,加上「白居二」和可以有較高借貸比例而導致需求進一步增加,令此類住宅的價格急速飆升,樓價在過去數年均以遠高於通脹的速度上升,現在部分小型單位的呎價更是較中型單位高,甚至出現接近豪宅水平的畸形現象,情況實在危險。
上屆政府停止賣地的決定導致近年房屋供應嚴重不足,但既然這已成事實,就讓我們展望將來,希望政府能夠處理好供應的問題,令樓市徹底回穩。政府物色土地需時,賣地建屋更要用上好幾年的時間,因此,數年以後,當供應量增加,用家和買家都有更多選擇的時候,樓市價格便有望回復到合理的水平。
其實香港在回歸祖國以前,港英政府一直都有估計香港的房屋需求量,因此「八萬五」的房屋政策一直存在,當中三萬個單位由政府供應,其餘五萬五千個單位則由市場提供。只是前特首董建華推行「八萬五」的時候,不幸地遇上一系列的金融風暴,令情況變得複雜。
市民希望盡早置業,有些是為了安居樂業,但有些並不是純粹滿足住屋需求,而是出於希望透過置業而賺取樓價升高的投資回報。
可是,投資始終會涉及風險,股票如是,做生意如是,置業也如是。面對利率趨升和國際經濟情況波動的威脅下,要成功投資除了需要有宏觀遠瞻的視野,還要審慎理財。
市場是難以預測,並且存在不確定性的。大家應該小心評估不可掌控的風險因素,不要盲目跟風,或者被內地一窩蜂胡亂投機的歪風感染。做足預防措施,才可以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而身為香港人,則應該遏止不尋常而且瘋狂的炒賣,腳踏實地置業和投資,讓香港的樓市和經濟市場得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