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醫院被質疑處方不當,致腎炎患者胃潰瘍。老婦早前因腎炎入住聯合醫院,獲醫生處方每天四十毫克類固醇,兩周後出現頭暈及胃部劇痛情況,送院證實消化道潰瘍,住院數月後因多個器官衰退及感染不治。家屬質疑醫生處方不當,要求給予合理解釋。有腎科醫生指高分量的類固醇有可能會對病人構成危險,因此醫生必須小心處方。
林小姐(化名)指七十八歲母親為長期腎病患者,去年十一月底因腎炎入住聯合醫院,由於母親曾於另一醫院求診時每天服食三顆類固醇並感到不適,故入住聯合醫院期間,一直拒絕服食類固醇。林母兩周後要求出院,醫生表示出院後必須每天服食八顆類固醇,「個醫生冇解釋風險,又冇講點解要食八粒咁多,淨係話腎炎就要食類固醇先可以醫好」,林母終接受醫生處方並獲安排出院。
服食兩周類固醇後,林母因頭暈送往急症室,等候期間更出現胃部劇痛,檢查後證實消化道潰瘍,須即日接受手術並住院留醫,約五個月後因多個器官衰退及感染去世。「媽咪係食咗類固醇先消化道潰瘍,唔知係咪分量太多,加上冇開胃藥先搞到咁!」林小姐質疑涉事醫生處方不當,令母親消化道潰瘍,要求院方給予解釋。
聯合醫院發言人表示,林母十一月底入院時獲診斷有腎炎持續情況,故安排接受血蛋白及利尿劑靜脈輸入,惟情況無明顯改善,遂處方每天四十毫克皮質類固醇藥物及抗生素藥物。鑑於林母不屬於高風險類別,經評估後認為毋須服用抗消化道潰瘍藥物。發言人解釋,雖然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或會增加消化道潰瘍的風險,但處方預防消化道潰瘍藥物並非必要,故醫生必須平衡風險才作處方。
發言人強調,消化道潰瘍可能因多種原因構成,因林母自去年十二月十二日才開始服用類固醇藥物,故純粹因藥物引致其於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現消化道潰瘍及穿孔的機會稍微,認為所獲處方的藥物劑量及安排屬恰當。
「對長者病人處方藥物應該要加倍小心,尤其係類固醇呢啲有副作用嘅藥物!」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雖未能評論個別案件,但認為在一般情況下,醫生對年長病人處方類固醇時應小心,同時應向病人及其家屬解釋清楚副作用。郭又認為,如病人服食類固醇後出現胃部不適,應主動告知醫生及要求拿取胃藥,避免不適情況持續或惡化。
記者:黃凱翎、陳瑋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 爆料熱線: | (852) 3600 3600 | 電 郵: | news@opg.com.hk | 網上爆料 |
傳 真: | (852) 3600 8800 | 手機網站: | m.on.cc | ||
SMS: | (852) 6500 6500 | MMS: | ireport@o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