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起波瀾 水能載舟亦覆舟

港股連日震盪,恒生指數前日一度重挫二千一百多點,以點數計創下歷史最大跌幅,昨日又一度報復性反彈一千多點,收市升八百多點,如此過山車式大起大落,饒是見慣風浪的老資格股民也難免心驚肉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港兩地股市不斷融合,為市場帶來更大流動性的同時也帶來巨大風險,對當局的監管能力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以前香港與歐美的經濟聯繫比較緊密,加上港元與美元掛鈎,香港股市對華爾街基本上是亦步亦趨。回歸後,內地經濟迅速增長,經濟規模水漲船高,如今已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金融市場也迅速發展,內地紅籌與國企已佔據香港市場大半壁江山,致使港股受內地市場的影響愈來愈大,這在落實滬港通(將來還有深港通)後表現得更為明顯。今時今日,香港受到中美兩大市場的牽扯,恰如夾在兩艘巨輪中的一葉扁舟,風平浪靜時可以借助其力,一旦遇到狂風巨浪,香港就危機四伏,如果船長沒有冷靜的頭腦以及高超的駕駛技術,隨時有沒頂之災。

從這個意義上說,今次希臘債務危機引發全球市場波動,加上內地股市暴漲暴跌衝擊,是對本港金融市場穩定性及成熟度的一次嚴峻考驗。目前觀之,港股儘管波幅巨大,但運作正常,交投暢順,投資者飽食驚風散,並沒有出現非理性恐慌,可見香港作為國際第三大金融市場並非浪得虛名。反觀內地股市,可以在半年內吹起極大的泡沫,也可以在短短數天內急速崩破,而監管當局進退失據,股民怨氣沖天,在在體現無論是政府、市場監管者還是一般投資者,離成熟還有相當的距離。內地市場的混亂與香港市場的有序,對比鮮明,高下立判。經過今次風浪,令人對香港金融市場的獨特價值刮目相看,這對維繫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亦具有相當大的正面意義。

當然,內地市場大而香港市場小,港股無可避免會出現A股化傾向。事實上,內地股市並非真正市場主導,而是政策主導,市場監管存在諸多缺陷,而內地投資者主要是跟風及炒作小道消息,當兩地市場進一步融合時,難免為香港市場帶來種種不可預測的亂象。以今次事件為例,內地在國家救市一再失效後,對交易採取諸多限制措施,幾乎一半股票停市,甚至有傳言稱,當局不排除採取斷電方式,迫使交易全部停牌。在這種情況下,急於套現的內地投資者只能在香港市場拋售,造成港股非理性狂跌。有人形容港股先是成為內地救市無方的「陪葬品」,繼而成為內地大媽的「提款機」,並不是沒有道理。

俱榮俱損,禍福相依,中港經濟融合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帶來前所未有之變局,股市劇烈波動可能成為新常態。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港府決不能掉以輕心,市場監管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隨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