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陷入瘋狂背後

電視劇確能反映現實,《大時代》「五蟹跳樓」畫面仍未飄散,即見近日股市大升大跌,不少網民笑言已在IFC排隊,黑色幽默味濃,但相信很多人都笑不出。在這個猶如坐過山車的市道,救市抑或壓市其實只是一念之間,升了就是好?跌了就是差?這些如霧似影的股市概念,當中涉及的爾虞我詐、欲擒故縱,不是一般市民可以明白,但這個殺戮戰場偏偏變成不少市民的「理想地」、淘金地!

市民對着這些數字特別緊張,是由於他們的積蓄隨時受到影響,絕對可以理解。但政府對這些數字也十分緊張,是由於這些數字在政府眼中,已經是香港的全部。在產業單一化的影響下,香港實在沒有其他可以依靠,因此,我們的官員只能夠不斷強調,香港有一個具國際地位的股票市場,有一個靠金融地產支撐的經濟體系,我們市場如何成熟、穩健……只是他們從未提到,當我們面對大風大浪的外圍環境,以及國際間之「高手過招」時,我們是何等渺小、脆弱、不堪一擊。

香港沒有工業、沒有創意產業、沒有創投、沒有高端科研、沒有本土文化經濟、沒有小本經營、沒有街頭經濟……我們就像圍繞金融地產而生存,當這個單一而不可靠的「靠山」出了一點問題,甚至是崩潰的時候,香港還有沒有能力再次站起來呢?這是政府需要未雨綢繆,準備下一刻應對的問題。

有一日,假如一部全球銷量最高的智能電話是由香港研發和生產,假如香港的高質素有機農產品能外輸,假如香港有多個發展完善、吸引遊客的夜市和墟市,假如香港能重奪「東方荷里活」的美譽……我們還需要對那毫無意義的數字而瘋狂嗎?社會應有不同組合、不同關注,不應是單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