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殺到 消暑有計

近日天氣持續酷熱,今日更是中國傳統曆法廿四節氣的「小暑」,市民外出慎防中暑。香港急症學會會長蕭粵中提醒市民,天氣炎熱兼潮濕、空氣污濁及沒有風,均會影響身體散熱,屬中暑高危的日子,市民若感到頭暈、軟弱無力等,最好到陰涼地方休息及補充水分。中醫師建議市民可煲冬瓜湯消暑,但夜尿頻密的小朋友或長者,及孕婦則少飲為妙。

今年特熱 中暑求診早現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氣溫升高,進入伏旱期。蕭粵中稱,本港今年夏天特別熱,剛過去的六月份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六月,中暑個案提早至六月出現,以往七、八月盛夏才有。以他工作的北區醫院為例,中暑求診者以戶外工作或行山人士居多,他們出現熱衰竭徵狀,即體溫上升導致頭痛、頭暈及作嘔。

蕭粵中提醒市民,溫度高、濕度高、空氣污濁及沒有風,均會影響身體散熱,屬中暑高危的日子。他建議市民戶外活動或工作時,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最好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及定時補充水分。若感到頭暈、軟弱無力、氣喘及小便顏色偏黃等,可能是中暑先兆,應到陰涼地方休息及補充水分,倘情況未有好轉,應盡快求醫。

外出穿白衣 備傘擋驕陽

私人執業家庭醫生關嘉美稱,戶外活動的市民可預先自製樽裝「冰水」,將水放入雪櫃冰格雪凍,並加入少許鹽補充鈉質,因炎熱天氣容易出汗排出體內鹽分。市民宜穿着白色鬆身棉質衣服,亦可隨身攜帶香蕉、朱古力補充體力,及準備雨傘遮擋陽光。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建議市民可飲冬瓜湯,以一家四口飲用的分量,建議可將兩斤冬瓜連皮、連瓤、連核一齊煲,因冬瓜皮及冬瓜核有助利尿祛濕,再放入一両蓮子、一両淮山、一両炒扁豆、二両生薏米、一片生薑、燈芯花五粒,以及排骨。煲滾後可放上一片新鮮荷葉,之後再滾一滾即可飲用。

熱浪逼人,除消暑瓜果大賣外,灣仔街市檔販鄭先生說,有助祛濕的薏米生意因而上升兩、三成。市民也有消暑良方,黃女士一星期煲一次老黃瓜湯或清補涼等湯水,另一星期兩次煲冬瓜薏米水,消暑解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