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治休戰談何容易

七一遊行人數的多寡成為媒體炒作的議題,不難理解。人數多,代表民怨深重,不滿政府的市民要上街表達訴求,要求政府切實回應;倘若人數少,則代表政治熱度下降,及政府的紓困措施有成效,這是簡單易明的解釋。

民陣一如去年向警方申請十萬人參與遊行,但政府內部評估,在政改火頭已經熄滅下,市民對政改爭拗感疲倦,遊行人數不會過高,只需部署適當警力已經足夠。有趣的是,食環署一反多年的做法,今年拒絕最少五個遊行團體擺設街站籌款的申請。

政府及中央已調整應對反對派的策略。政府走民生優先的路線,覷準市民對政治爭拗感煩厭,而且區議會選舉主打地區民生議題,政黨要向「蛇齋餅糉」傾斜,強打政治議題不單收效不大,可能適得其反,會失選票。

無獨有偶,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亦公開促請泛民陣營擱置政治爭拗,呼籲各界聚焦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更罕有地揚言會「自動收聲」,不再公開談論政改。這番言論是否代表中央在冷靜評估後政改局面之後所作出的策略性調整,仍有待觀察,但似乎巧妙地呼應特區政府的新路線,則殆無疑問。

問題是,樹欲靜而風不息,政治風要停下來談何容易。學聯發言人表示,民主步伐緩慢,皆因中央任意詮釋《基本法》,爭取修憲可將「公民提名」和取消提委會寫入《基本法》,呼籲社會關注中港權力分配不均的問題。激進派不會輕言休戰,是客觀的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