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孕婦剖腹分娩的比率高達四成多,若媽媽懷下一胎時想自然分娩,若使用傳統的藥物引產方法,子宮爆裂風險很高。東區醫院婦產科首次引入雙球囊導管引產技術,以物理方式代替藥物,將球囊如「三文治」般夾在宮頸中央,撐開上下宮頸,使其軟化張開以順產。東區醫院已利用該技術為廿四名產婦引產,當中七成半個案均顯示導管可促進宮頸成熟,並成功經陰道分娩,嬰兒亦無嚴重併發症。
東區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卓荺嬈表示,若產婦的宮頸不成熟,即使BB周數足月亦未能生產。醫生會按宮頸軟度不足、宮頸長度及方向作評估,若評分低於六分,便屬宮頸不成熟需要催生。以東區醫院以例,婦產科催生率介乎百分之十幾至二十,部分醫院更高達三成。
她指,傳統做法是將催生藥物放入產婦陰道,促使宮頸張開,但放藥有機會引致反應過大令子宮爆裂;曾剖腹生子的孕婦因子宮留有疤痕,用藥引產導致子宮爆裂的風險,較使用其他方法高六至十二倍,故現時婦產科醫生已不傾向用陰道藥物令宮頸成熟,會改用吊針藥物。
東區醫院一三年引入雙球囊導管引產,針對曾經「開刀」產子、下胎想陰道分娩的足月孕婦,由一三年五月至一四年四月期間,已應用於廿四名合資格的產婦,其中十八宗個案採用該種技術後,成功令宮頸成熟並自然分娩;由置入雙球囊導管至分娩之間的時間中位數為十九小時,全部產婦及BB都沒有出血等併發症。其餘六宗不成功個案的原因是BB心跳減慢、產婦產程減慢及懷疑宮頸有爆裂風險,最終需改為剖腹生產,所有母子皆平安。
雖然現時剖腹產子比率偏高,但隨着更多產婦知道剖腹產子有機會造成胎盤前置、產後出血等風險,卓荺嬈相信未來將有更多曾經剖腹的孕婦,會期望下一胎可自然分娩。她又綜合外國研究分析,約一成媽媽會在第二胎時「轉軚」,改為自然分娩,而該類產婦約有六至八成人都可順產。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