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學士去遛狗」──這幾句順口溜使人聯想到「知識無力感」。在職場,有不少人感嘆「寒窗苦讀」多年,卻未能換來所期待的收入,一份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今年春節期間,內地一篇文章《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甚麼》在社交媒體瘋傳。作者描述了自己的返鄉見聞:交通沒以前那麼擠擁,但家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漸漸疏遠;農村裏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
在職場,有憑實幹真學而創出一番事業的,亦有不少「高分低能」的被淘汰。老朽上文閒扯「胡混博士」,忽然又浮想起讀到的一則軼事。話說一九二六年,應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之聘,陳寅恪結束了十六年的海外遊學生涯,自柏林歸國。談及清華國學研究院聘請陳寅恪事,其中有一段佳話。
清華國學研究院開辦伊始,梁啟超向清華校長曹雲祥舉薦陳寅恪擔任國學研究院導師,曹雲祥問:陳寅恪是哪國博士?梁任公答:他不是學士,也不是博士。曹又問:他有沒有著作?梁答:也沒有。曹說: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就難辦了!
梁啟超聞言後勃然大怒:我梁某也沒有博士學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總共還不如陳先生的寥寥數百字有價值,你不請,就讓他留在國外吧!接着梁列舉了柏林大學、巴黎大學幾位名教授對陳寅恪的推崇,曹一聽才決定聘請陳寅恪任導師。
時移世易,陳寅恪若生於今天,恐怕連做個小學教師也沒有資格。「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嘅陳寅恪,老朽相信佢若然申請藝發局嘅資助,想出本詩集,都恐怕會被一些泥古不化嘅評審否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