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房策不順 管治死穴

不知有心還是無意,港府選擇在政改餘波中發表施政匯報,令人無暇檢視其三年來的施政得失,好的地方固然被掩埋,壞的地方同樣被掩藏。在被列為重中之重的房屋問題中,雖然私營單位供應量達標,但公營單位的缺口卻愈扯愈大,顯而易見,安居樂業不僅是許多市民難以達成的夢想,更是港府施政難以成真的宏圖。

房屋問題從來不只是民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足以影響管治成敗,新加坡的經驗就是最佳借鑑。在已故「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回憶錄裏,有這樣的一段往事。一九六四年,新加坡發生種族暴亂,社會動盪,治安不靖,全國戒嚴。有一天,時任總理的李光耀乘車經過一條街,暴徒正在扔石頭和放火燒輪胎,然後他看見一名平民匆匆從樓上跑下來,把一輛舊電單車搬上樓去。那一刻,李光耀領悟出一個道理,人民只要擁有資產,儘管是小小一輛舊電單車,也會盡力保護,害怕暴亂,那麼,如果能夠讓每個新加坡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和資產,他們自然會希望社會穩定,經濟就有了發展的土壤,國家就有了興盛的基石。這就是新加坡推行組屋和中央公積金的緣由。

香港近年風風雨雨,民心愈來愈躁動,示威愈來愈激進,甚至有人不惜投身佔中,以動搖社會穩定來威脅港府,成因或許很多,但市民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出路肯定是關鍵因素,特別是住屋環境惡劣,安居樂業無望,更是民怨火藥庫上的一把火。本來,北京希望香港穩定,人心思靜,李光耀的「資產理論」是其中一道有效板斧,可惜房屋問題偏偏是港府的施政軟肋,想港人變得像新加坡人般溫馴,談何容易。最怕是,住屋難問題愈來愈嚴重,民怨不斷累積,遲早有爆煲一日。

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在位七年,其中一個最為人詬病的污點就是房屋政策失敗,導致無殼蝸牛滿街,劏房更成為當朝時代產物。香港落得今日的管治困局,貪曾是歷史罪人。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