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東江水供港五十周年有感

「飲水思源」,出自北周‧庾信的《徵調曲》,這四字呼籲世人不要忘本,在喝水時也應該想到水從何而來。的而且確在現今物質豐足的香港,我們又何曾會想到水從哪裏來,同時去珍惜用水呢?還記得六十年代的制水時期嗎?

嚴重旱災 求助中國

香港的用水量每年平均約為九億五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佔當中的七至八成。就東江水的供應量,港府與廣東省當局每三年便會簽訂一份新協議,以「統包總額」,即由港府按年支付一筆固定水價,來確保供水量。根據香港與廣東省當局簽訂最新的一份供水協議內容顯示,二○一五年至二○一七年,東江水價將按年上調百分之六點四至百分之六點七不等,亦即是香港未來三年,將需要花費近一百三十五億港元來購買東江水,供市民使用。

一百三十五億港元並非一個小數目,特區政府提供予長者兩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措施,才需用上約九億港元,便有達七十四萬人次受惠,其他扶貧措施亦未必需要動用一百多億港元。因此,社會上有聲音,尤其以本土派為主的團體認為,向內地買水其實只是本港優惠內地的舉動,香港不是沙漠,有海水、有河水又有雨水,沒有東江水也不成問題。但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東江水是本港主要的食水來源,輸入水源的措施要追溯到一九六三年,由於當時香港面對人口急速膨脹的問題,食水供應不足以支持人口需要,不幸又遭遇到百年一遇的嚴重旱災,當時港英政府於是施行制水政策,每四天才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時,逾三百萬港人生活陷於困境,港英政府最後只好向中國求助,及後為了保障香港有充足用水,香港便與內地簽訂了供水協議。

根據水務署資料顯示,香港前年的水塘集水量近三億四千萬立方米,東江水的供水量逾六億一千多萬立方米,而全年耗水量則為九億三千多萬立方米。這證明本港水塘儲水量根本是不足以應付港人的需要。

飲水思源 珍惜涓滴

水是生命之源,香港若然再度遇到缺水的情況,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損害。東江水是本港可靠而穩定的供水來源,因此我們不應該否定其價值。

香港人用水量驚人,有調查顯示港人較全球人均用量高出三成。可是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由於香港這幾年供水量充足,大家早已忘記節約用水的概念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旱災是隨時有可能發生的。在中國內地,因為工業發展,許多水源已經被污染,許多湖泊也逐漸乾涸,這才有「南水北調」的大型工程。

因此,對港人而言,「飲水思源」是最應該不過的事。沒有東江水,香港不能發展成為現今的國際都會,這是不爭的事實。港人不能夠否定東江水對香港的重要性,亦不應該說出香港沒有東江水也沒有問題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因為這只是在誤導社會大眾。

我早前隨港區人大代表團到江西考察,視察東江水源頭的情況,發現當地人民非常珍惜這水源,當地政府不單只實施「退耕還林」的工程,還嚴格限制使用農藥和發展工業。因此,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內地經濟活動和人口增加導致對水源的需求增加,以及東江水水質被周邊發展所污染等因素影響,我們也不應該過分依賴東江水供應。

特區政府現正計劃在將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但我認為當局應該同時研究擴大現有集水區的可行性,並且開始向大眾宣傳節約用水、珍惜涓滴的訊息。藉着今年是東江水供港五十周年,希望每天都飲用東江水的港人們,不妨也多些了解東江水的歷史、發展和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