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一兩天,不管政改方案能否在立法會通過,香港都將進入「後政改」時期。當然,將其說成是「時期」有些太抬舉它了。事實上,「後政改」時期大概只能延續到今年底、區議會選舉後結束,最多有些「餘緒」影響明年立法會選舉。
大致而言,「後政改」的影響,一方面是在對今後香港如何爭取民主普選上,一方面是反對派、「本土力量」、「港獨勢力」,在他們的「各自鬥爭」中,干擾、阻礙香江府衙的管治和施政上。從這個方面說,他們在「後政改」的「破壞性」是合流的。
今次政改被否決也好,袋住先、袋一屆、袋一世也罷,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的框架已將香港的民主普選「框死」在一個十分狹小的範圍內,今後有沒有優化空間都無礙大局。在「一國兩制」的設計下,反對派將永遠爭取不到他們心中的「真普選」。這個未來前景會有愈來愈多的香港人看得清楚,會有愈來愈多的人「面對現實」。今次政改之役雙方硬碰硬,打得不亦樂乎,朝廷的表現、布局給香港人上了一堂最有效、最生動的政治教育課─甚麼是「一國兩制」?甚麼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回歸十八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朝廷和港人在如何循序漸進實現雙普選問題上的一些做法,令部分港人特別是反對派產生相當誤解,以為中央政府會最終在政改、普選方面把一國的權力、中央的權力全部下放給香港。
有這樣的誤解,朝廷當然要負上很大的責任。朝廷過去十八年在「雙普選」時間表、路線圖方面的退讓,在反對派步步進逼過程中的左右搖擺,令反對派氣勢大張。朝廷可能以為時間表、路線圖不關原則問題,不關一國權威、中央權威問題,最多只是循序漸進實現雙普選的步驟和早晚問題,因此,守得緊點無妨,退讓一下也無妨。然而,問題的真正影響在於,向反對派發出了不管朝廷立場,只要拚命爭取就一定能「取得勝利」的錯誤訊息,這令朝廷在今次政改上要「寸步不讓」的堅持原則變得相當費勁,面對空前巨大的壓力。
經過硬碰硬、「八三一決定」不動如山,七十九天「佔領」、「雨傘運動」和平清場的戰鬥洗禮,「後政改」的香港爭取民主普選最終的形勢,很可能會像八九年六四事件後中國是否還能推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狀況。大家記得,六四事件後,一般輿情認為,中共「八老治國」的局面不會太久,六四的案很快會翻,六四「愛國民主運動」的訴求會通過政治體制改革體現出來。然而,局勢的發展卻是二十六年來,中共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對六四的定性、定案不動如山,政治體制改革也不動如山。而中國民主運動和一般老百姓、黨內外知識分子對「六四」、對政改愈來愈淡忘,漠不關心。期間有的人想爭取、想呼喊,但在朝廷泰山壓頂般的專政機器、宣傳導向面前完全無能為力。久而久之,爭取的力量、呼喊的聲音也就漸漸消失,所謂「哀莫大於心死」也。
以此觀之,香港今次政改爭取「真普選」,反對派和香港人可說拚盡了全力,但仍以失敗告終。接下來朝廷將加大力度全面管治香港,將對香港的「死硬派」、「頑固派」堅決鬥爭,絕不含糊,且已明確表示「八三一決定」對今後香港N屆普選特首和重啟政改都有效。這樣的高壓和強硬只要持續下去,誰能知道香港人和反對派「爭取真普選」能有多久?效力能有多大?正是「風射破窗燈易滅,月穿疏屋夢難成」,此後六四也,後政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