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府衙表示,今次政改被否決,政府計劃是今後將抓好經濟民生。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十八年來,無論有沒有推出政改工作,政府都是要不受影響、不間斷的主抓經濟民生,只是十八年來沒有一屆政府抓好經濟民生,不管有沒有「遇到政改工作」。朝廷十八年來也是一直強調經濟民生乃首要工作,認為香港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經濟民生搞好了,「政治」不在話下。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政治問題、政改問題涉及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中共信奉的唯物辯證法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但上層建築、生產關係對經濟基礎、生產力也有強大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香港的實際情況正是這樣,十八年來,香港的政改、普選問題是香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基礎、生產力在上層建築、生產關係上的必然反映,兩者還沒有大致理順相合,且矛盾叢生。香港要求民主普選的訴求,來自它的經濟基礎和生產力之社會力量,反對派是其政治代表。
不過,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之上,還有一個更加大的實際情況,這就是香港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是地方政府而已,香港地方區域的經濟基礎、生產力反映出來的政改、普選和爭取民主,必須局限在一國的籠罩之下。至於一國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都是社會主義的,是社會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因此,香港在政改、普選問題上的「上層建築」建構和訴求,不可能像西方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基礎」那樣,是甚麼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它只能是有香港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民主集中制,也即「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也即中央主導和控制的選舉。
然而,這樣的設計並不能解決香港自身的政治問題和結構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