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承諾向醫管局撥款一百億元作為基金,利用投資回報讓局方推行公私營協作措施,包括普通科門診協作計劃。該計劃監察小組主席之一李福基對以基金營運回報運作計劃的持續性存疑,擔心一旦投資失利,會影響日後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在各區的擴展,並且與七年前預留五百億儲備進行醫療改革的承諾有落差,問題值得深思。
醫學會會長史泰祖則認為,計劃以基金運作合理,投資回報浮動可以「拉上補下」,但認為百分之三至四、相當於三、四億的回報太過保守,為了增加收益以應付未來公私營協作的廣泛推行,有必要嘗試較高風險投資。
「高血壓和糖尿病喺各區推行事在必行;情緒病和認知障礙症就構思中。」史表示,公私營醫療協作早在先進地區已發展成熟,本港卻仍在「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認為市民和私家醫生應理解初期的不便,但政府亦應配合醫生,適當調整計劃限制,贏取病人和醫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