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遷冊離開香港到全球化,滙豐的戰略似乎十分進取。可是,滙豐遷冊英國,並不等於英國會接受其為本土銀行。滙豐的進取也走向投資銀行的方向,缺本土政府的支持,也不易與美國及德、瑞銀行競爭;結果在美國犯規被重罰,變成了美國政府的提款機。
今次滙豐的戰略轉變,一是重返中國,似是遷冊回香港這個老地盤;二是削減投資銀行業務,回歸傳統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重心。對滙豐而言,經過一段「進取」的失敗,現在是重回基本點。這背後亦有兩種的考慮。
一是中國復興已是勢不可擋,「一帶一路」的戰略得到國際熱烈反應,恰正反映中國上升之勢已成國際共識。滙豐起家於中國的上海與香港,本應近水樓台先得利,過去卻過於冒進幾乎失掉這個老地盤。回歸香港,深耕珠三角和內地,正可乘潮而上,也隨中國而復興。
二是國際金融已變,各國政府在美國帶頭之下積極介入市場,操縱匯率、股市和貨幣政策。現時高美元下的各國競貶,貨幣政策不能長期寬鬆,美國也不能永遠用加息的威脅來支撐美元匯率。美元價格一跌,國際金融便會大亂,重新改動。美元一跌,美國便只能靠地區戰爭與轉嫁金融危機來維持其霸權,國際政經金融都會轉入多事之秋。
在這樣背景下,投資銀行的投機活動便風險大增。滙豐捨棄投資銀行業務來投靠中國復興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正是尋求穩定增長的道路,而不是賭博性的大起大落。滙豐如此,香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