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業曾經舉足輕重,工廠內嘅一幕幕畫面可以話係唔少上一代港人嘅集體回憶。喺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的「發跡香港」展覽尋日正式開幕,細細個已經跟父親喺工廠打滾嘅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Felix)話,難忘當年學生時代放學就去工廠度匿喺布堆中瞓覺,夏天就喺工廠做暑期工幫手包裝。
今次展覽透過展出部分本港珍貴歷史圖片、訪談片段及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嘅學生作品,回顧當年戰後香港製造業發展情景。講起時下年輕人唔多願意入行做工業,Felix就話工業都需要包裝,好似大家俗稱嘅「豬肉佬」,近期就有個新稱呼叫做「肉類切割技術員」。佢相信年輕人唔係嫌工廠污糟,因為比大部分工廠更污糟嘅車房都一樣有唔少年輕人肯入行喎。
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認為,日本、韓國等國家嘅工業都有品牌效應支撐,例如好出名嘅手機牌子,後生仔就未必會抗拒加入。因此回流香港嘅工業將走高增值路線,加上本地生產成本較高,製造中高價商品,才能提升售價以彌補成本開支。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亦細說當年幫阿媽穿膠花嘅日子,仲一穿就穿到大學。佢話細個穿足成籮都係得幾毫子人工,但都足夠買到好嘢食喇。
講到香港歷史,梗係唔少得兩位「掌故王」,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顧問鄭寶鴻。醉心歷史嘅丁新豹現時定期帶團去中亞細亞考察,約每月一次,次次一開團就爆滿,好開心。鄭寶鴻則對五十年代打扮歷歷在目,笑言自己將裇衫「攝」入褲頭係右派打扮,而當年着白裇衫、藍褲兼「唔攝衫」一睇就知係左派造型喎!
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