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手腳出現紅斑點,家長一般會以為是蚊叮蟲咬所致,但若斑點久未消散,並由紅疹變成褐色丘疹,便有可能是罕見的皮膚病「皮下環狀肉芽腫」。一名四歲女童早前於左腳腳背出現丘疹,最大的一處直徑約五毫米,但她事前沒被昆蟲叮咬或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經醫生抽取皮膚組織化驗,確定女童患上皮下環狀肉芽腫。該症暫無針對性藥物治療,且復發率高,即使將患處皮膚切除亦未必可根治,而昆蟲叮咬、受創傷均有機會觸發該症。該女童接受外用類固醇治療後痊愈,但六個月後皮下暗沉色斑仍未消退。
該名女童一向健康良好,並有依時接種不同疫苗。她聲稱腳部於發病前沒有受傷或被昆蟲叮咬,醫生檢查發現其腳背出現大量由紅斑演變成的褐色丘疹,但沒有其他皮膚病變。女童的病歷和家族史都沒有患糖尿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紀錄。
醫生抽取女童的病變皮膚組織進行化驗,確診為皮下環狀肉芽腫,處方含類固醇的藥膏予她每日外塗患處消炎。女童接受六個月治療後痊愈,但左腳背患處仍有色素沉着,需再繼續跟進多十二個月。這宗個案已刊登於《香港皮膚及性病學雜誌》。
文章指出,皮下環狀肉芽腫屬於罕見皮膚發炎,患處皮膚會出現柵欄狀肉芽腫組織,外表與類風濕關節的結節相似,常見於三歲至六歲幼童。該病成因至今未明,但創傷、昆蟲叮咬、細菌或病毒感染、結核病、糖尿病或接觸患病皮膚組織等,均有機會引發這種皮膚病變,但上述女童則並無任何明顯致病原因。
患者多數會在頭皮、小腿、手背或腳背、手肘和前臂等位置出現皮膚病變,現時並無針對性藥物,患者一般可自行痊愈。然而該症的復發機會高,康復後一個月至七年仍可能復發,即使病人使用類固醇藥物,甚至將患病皮膚切除,都未有證據顯示可減低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