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消費遇難者 高唱主旋律

放眼全球,誰最擅長激發天災人禍中潛藏的各種正能量?當然是中國官媒!即使是湖北監利長江世紀船難,面對四百多名遇難者,官媒依然能吹出世上最勁的感動樂章,依然能透過死難者的遺體,挖掘出最令人嚮往的美好感情。

救援大片 再度上演

從總理李克強外訪南美歸來,不顧時差反應直奔船難現場開始,官媒便開始了一場有組織、有計劃、有節奏的煽情行動。李克強風雨兼程,的確值得一讚,不過,官媒種種擦鞋獻媚的粉飾之語,卻令人無法不反胃惡心。及至救援完全展開,官媒置四百多名失蹤及遇難者數以千計的親屬於不顧,時時刻刻高唱救援正能量之歌。他們的筆下和鏡頭中,救援就是一部主旋律大片,主角是各路救援人員,配角則是四百多名遇難者,而所謂的主旋律,則毫無例外地是頌揚黨和政府如何將人民的生死和利益擺在第一位。

這部大片的導演,過去是各級宣傳部,如今又加上了各級網信辦。在他們的鐵腕高壓下,各路媒體不准進入現場採訪,只准採用新華社通稿;李克強特准的外國媒體,採訪也受到種種限制,而他們發出的種種報道,則全部被無情地屏蔽。

這部大片的製片人,自然是中共自己。按其邏輯,既然自己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當然就要一切向金主看齊,為金主服務,替金主大唱特唱美好讚歌,塗脂抹粉,以求萬民感恩江山永固。

在統一口徑就是事實的邏輯下,選擇性報道、片面性報道充斥各種媒體,這場十萬火急的救援中,本該是主角的遇難者變成了配角,變成了道具和墊腳石。而他們哭天搶地、悲苦萬分的親屬們,則被拒絕於鏡頭外,成了似乎根本不存在的隱形人。另方面,有關於災難真相的追問、調查和分析,也被官方列入報道禁區,成為諱莫如深不准提起的話題。

圍繞如何消費災難,消費遇難者,化悲痛為力量,變悲劇為激昂人心的正劇,歷經多年摸索,中共宣傳主管部門已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和經驗。此次船難,這套程序再度被完美複製,甚至,複製過程中還有了進一步的演繹發揮,完成了完善與跨越。

本末倒置 數字無情

這套程序的核心,當推鐵腕控制力。控制的首要對象是進入現場採訪的各路媒體,他們被嚴格禁止擅自採訪,只能取用新華社通稿,不准發揮炒作,不准隨便評論;發布會上只能豎耳朵聽、不能張口問。控制的第二對象,則是遇難者親屬,在官方嚴防死守下,他們和媒體被隔絕開來。官方只允許有限的官媒對其採訪,然後外放出統一的聲音。

這套程序的基礎,則是高效、及時、有力的裏應外合機制。高層一聲令下,各級各路媒體就齊齊開唱主旋律讚歌,網絡上的質疑、批評等異見則被掃除乾淨,全國上下統一口徑,官方發布的一切就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而這樣的事實,又總是被導向一個坐標,黨和政府不但是金主,更是生命再造的恩人。

災難面前,最需要的是敬畏生命、拯救生命;是向遇難者致哀,送他們一路走好。災難面前,最需要查找清楚事故原因,反思並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然而,這一切在每次災難中,似乎總被形式性地一筆帶過,然後就是循環往復地上演本末倒置的主旋律大片。

數字無情!監利世紀船難總共十四名幸存者,其中只有兩人被現場救起,事發之時船上卻有四百五十六人。遊輪迅速翻覆的確不易拯救,可是,各式各樣的感動卻此起彼伏難以計數,兩相對比,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