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危機日日深 自我封閉何其愚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了一個為逃避暴秦而聚居人煙之外的國度,這裏消息閉塞,居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今日的香港與桃花源頗有幾分相似,不少人自我封閉,一味內鬥,渾然不知也不關心外面世界的變化,更有人希望與一河之隔的深圳老死不相往來,致使邊緣化危機日深一日,不斷沉淪。

內地昨日起大幅調低部分進口消費品關稅,包括內地客在港搶購的化妝品、紙尿片、奶粉等熱門貨品稅收減低一半,對香港零售業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旺角波鞋街有舖主嗟嘆,受佔領、鳩嗚、光復等行動衝擊,生意已經大不如前,最近內地又落實深圳居民「一周一行」,加上減低入口稅,簡直是雪上加霜。新界有化妝品店主表示近來生意一落千丈,對前景十分徬徨,亦有藥店反應極快,即時裁減員工應付經濟寒冬。水客生意更是首當其衝,帶一罐奶粉出境以前可賺三十元,現在只能減半,行業好景已成過去式。一位在銅鑼灣購物的內地客稱,如果減稅後兩地價格拉平,今後將不會來香港消費。

不可不知,內地調減入口稅剛剛開始,對香港的影響還未真正浮現,隨着內地進一步開放市場,減稅貨品種類持續增加,對香港零售及旅遊業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性的。道理很簡單,內地遊客已佔香港旅遊業大半壁江山,而且以購物消費為主,原因是中港兩地貨品價格不同,如今內地減稅,兩地貨品價格基本上拉平,香港吸引力自然大減。現時香港貨唯一賣點是品質較有保障,不過假以時日,內地着手治理市場秩序及建立起商業誠信,香港還憑甚麼招徠內地客呢?水客擾民問題隨之消失固然是好事,但商家門可羅雀,旅遊零售業一片死寂,對香港經濟及就業的打擊之大已可想而知。

實事求是地說,內地減低關稅並不是着眼於解決水客問題,而是刺激內需。同時,中國大力鼓勵企業資金走出去,亦須向外國商品打開大門,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應有之義,更是經濟崛起的必然結果。近年中國主催亞投行、推出「一帶一路」戰略,都是布局全球的大氣魄、大手筆,而從亞投行反應熱烈超過預期、中國領導人出訪大手投資引起世界驚嘆觀之,中國的確已成為共認的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用「萬邦來朝」來形容中國經濟形勢之盛,一點都不過分。

諷刺的是,當世界各國爭先恐後乘搭中國經濟順風車之際,近水樓台的香港卻反其道而行之,逐步走向自我封閉,所謂城邦建國、反水客就是這種思潮的表現,而社會聚焦於政改爭拗,無人關心經濟民生,更加速香港淪落。

曾幾何時,香港憑自由港政策推動經濟起飛,成為璀璨奪目的東方之珠,內地閉關鎖港,貧窮落後;三十年後的今天,內地深化改革開放,愈來愈自信,香港卻走向自我孤立,愈來愈失去自信。香港自毀長城,簡直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