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在眼眶內蠕動,肉眼可見,場面駭人。本港近期先後確診兩宗絲蟲上眼及一宗懷疑個案,最長一條絲蟲長達十二厘米。印度裔的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助理教授蔣偉山(Vishal Jhanji)說,近五至十年,東南亞的絲蟲上眼個案有上升趨勢,估計與全球暖化有關。要預防蟲上眼,須做好防蚊措施,到郊外時穿淺色長袖衫褲,及使用驅蚊劑。
絲蟲種類繁多,本港發現的兩案例均是以狗為原來宿主的絲蟲。蔣偉山說,蚊子叮咬狗再咬人,將蟲卵由狗傳至人體。一般來說,人體免疫系統可殺死幼蟲,僅極少數原因不明下,絲蟲幼蟲在人體內長大成蟲,並寄生在不同器官。
他說,絲蟲在炎熱、潮濕熱帶地區活躍,最初常在地中海沿岸發現人類感染個案,近五至十年東南亞地區的人類感染個案上升。
絲蟲在人體潛伏期不明,可長久不被發現。若成蟲匿藏眼睛中,最典型病徵為眼紅、眼痛等。蔣偉山說,寄生蟲會躲藏,若驗眼時沒明顯隆起的地方,或「走漏眼」,不易發覺。當紓緩眼紅症狀的治療無效,再作檢查時才發現。絲蟲藏眼可致盲,但他表示致盲機會微,只要及早求醫,市民毋須過於憂慮。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楊樂旼說,一種名為「Loa Loa」的絲蟲在非洲常見上眼個案。一種類似蒼蠅的昆蟲鹿虻(deer fly)為「Loa Loa」幼蟲的載體,當蒼蠅叮咬受感染人類或動物,再叮咬其他人,便會把幼蟲傳播,Loa Loa成蟲可在眼球表面蠕動。他表示,若發現寄生蟲藏人體內,需按情況以杜蟲藥或外科手術方法「捉蟲」。
感染及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指,絲蟲除了會上眼,亦有機會走到肺部造成肺積水等問題,或走到人體其他重要器官,但嚴重個案非常罕見。香港飼養的狗隻一般有接受防心絲蟲藥,加上本港衞生情況相對理想,相信大規模爆發絲蟲感染的機會不大。
記者黃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