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馬雲在台灣宣布出資百億要在台灣成立創業基金,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及極大的迴盪,以至近來台灣鼓勵青年創業成了顯學,大學也紛紛成立育成中心,積極輔導青年學生創業;此外,中央機關與縣市政府也加碼成立創業園區,對職場年輕人及校園學子確實有激勵作用。
台灣近年就業困難,博士到夜市擺攤位賣雞排經過了電視的宣傳成了典範,讓創業風氣有所提升,且值得期待。過去常說英雄不怕出身低,現風水輪流轉為英雄不怕出身高,放下身段,以創立屬於自己的事業為目標。
鼓勵學生畢業後走向創業,可能先得縮短校園與產業間的落差。先要培養創業者對產業競爭的創新能力,面對創業環境的困阻如何去克服,才能實踐理想,也不至於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台灣出現人才供求的落差,如政府的人力資源調查,台灣十五歲到二十四歲年齡的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二,但同時間台灣企業卻也深受缺乏人才之苦。
根據調查顯示,台灣百分之四十五的僱主都面臨徵才困難,整個缺工狀況高於全球平均值,這反映出台灣社會嚴重學用的落差,剛畢業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企業界卻找不到人才,加之大陸的企業來台高薪挖角,提供優渥的薪資和條件,尤其是台灣高科技人才,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優秀者都前往大陸工作,也成了台灣競爭力之隱憂。
台灣的大學同時面臨少子化(指生育率下降)與學生深造意願低落的問題,許多學校招生不足。
學界的人才需企業支持,學界也應積極地與產業結合,對校園創新得以落實,對產業的競爭力將是一大關鍵,這是互惠互利之舉。因之馬雲提出的創業基金,在台會引起如此重視,乃是藉以鼓勵的青年關懷與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