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澳辦主任魯平病逝,享年八十八歲。在朝廷港澳工作大員中,魯平名聲最響,和香港淵源最深、時間最久,大家最是熟悉。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魯平的形象、風度、學者風範讓港人眼前一亮。
那時的港澳工作大員包括李後,山東人,老革命,粗獷有餘,斯文不足,「很老八路」,一開口,鄉音很重,說話有些急,聲線高吭,讓港人「小生怕怕」,敬而遠之。他身邊的魯平,更讓人覺得親和可愛也。
當港人知道魯平自幼在上海教會學校讀書,聖約翰大學畢業,是知識分子出身,就更有些驚喜。事實上,當年朝廷就是要用這樣的幹部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對港人和國際投資者開展工作。沒多久,魯平升為港澳辦主任,挑起大樑。
魯平在香港過渡期「最英勇」的表現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鬥法,那是香港過渡期最大的政治風波。彭定康拋出「三違反」的政改方案,聲稱「加速民主普選」,其背景和目的是英倫錯估六四事件之後的形勢,認為中國會崩潰、分裂、動亂,在此之前,要通過政改、建立民主普選制度,製造支持英倫的「本地民意」。然而,這個目的和用心是不可告人的,只能拿政改說事,拿民主說事。
英倫和彭定康這一套,在當時對港人對國際社會都有很大的欺騙性、煽動性。香江民主派也即現在的反對派跟在肥彭的屁股後面跑有時還衝在前面,「發展壯大」也。那一役毀了立法局「直通車」安排,彭定康教會香港政客怎麼玩政治,怎麼視「協議」如無物,教會怎麼為達政治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包括拋棄兩國政府的法律文件。那一役對香港政府的影響相當深遠,回歸十八年來的一切政治風波包括今次政改風波都和它有各種微妙關聯。魯平對肥彭「千古罪人」的評價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