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民政撥款 無機制評成效

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的小型工程計劃,包括了「地區小型工程計劃」及「鄉郊小工程計劃」。前者在一五至一六年度獲三億四千萬元撥款,工程由區議會或其轄下委員會通過,當中有二千萬元是顧問費及駐地盤員工支出,四百二十萬元是總署中央儲備,十八區的撥款總額則為三億一千五百八十萬元;後者的撥款則為一億四千萬元,工程會由有關計劃的地區工作小組及督導委員會批核。

計劃涉及款項多,卻缺乏有效機制審視工程成效,不少項目的實際效益備受質疑。有地區人士坦言,這些撥款對於區議員爭取「政績」十分重要,「成功爭取到起個嘢就可以大肆宣傳,係咪有用就見仁見智啦。」

誇大受惠人數 爭取政績

另一名地區人士亦透露,申請工程撥款的時候,申請人需要填寫預期受惠人數,例如部分避雨亭的受惠人數會寫成數千,甚至數萬,「係咪真係有咁多人受惠?定其實佢只係講緊成區居民總數?冇人知,亦都好少人會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