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缺乏梧桐樹 如何吸引鳳凰來

港府下周一起優化輸入人才計劃,重頭戲是吸引海外移民第二代回流,而且不封頂。優化及擴大輸入人才無可厚非,但最重要的是優化香港的創業及生活環境,否則再好的計劃都是形同虛設。

香港有多個吸引人才計劃,都是沙士後推出,包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港府還一度提出投資移民計劃。可惜效果不彰,反而引起不少爭議,如通過內地人才計劃來港的多是體藝人才,與鼓勵科技創新關係不大;投資移民則被指方便貪官洗錢,同時推高房價。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檢討人才輸入計劃,勢在必行。早前施政報告叫停投資移民計劃,同時提出優化各項輸入人才計劃,主要是將海外的港人第二代納入招攬目標。自上世紀以來,香港出現多次移民潮,歐美發達國家為主要移民地。他們的子女如今已是青壯年,大都受到良好教育,擁有國際視野,掌握流利英文及廣東話,來香港工作及生活的適應能力較強,相關人數多達數十萬之眾,不失為一個重要的人才寶庫。根據港府計劃,只要年齡介乎十八至四十歲,父或母至少一方持有效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並在申請人出生時,為定居海外的中國公民,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就可以提出申請,成功申請者可先獲一年簽證,其後可續期。

輸入港人第二代的門檻比現有各項吸引人才計劃寬鬆,如果成功,可為本港輸入新鮮血液,對活躍就業市場、彌補人才不足以及發展新興產業,都有裨益。然而,吸引人才計劃是雙向選擇,他們願不願意來,視乎香港的就業前景、居住環境、生活成本、發展機會,甚至空氣質素都會納入考慮之列。眾所周知,習慣西方生活的人,未必能適應本港侷促的居住環境,何況樓價及租金高到離譜,不是一般年輕人可以負擔。最大的局限是,香港產業結構單調,所謂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只是自說自話,即使吸引到真正的人才,恐怕也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嘆。事實上,本地科技人才屢有發明創造,也屢奪國際殊榮,但由於缺少將科技發明商業化、市場化的條件,往往牆內開花牆外香,不少人才只能離港發展,肥水流向外人田。試想想,連本地人才都留不住,如何能吸引外來人才呢?

更令人憂慮的是,香港社會泛政治化,由經濟之城變成政治之城,由動感之都淪為動亂之都,連一向被視為象牙塔的高校也被政治入侵,連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計劃也寸步難行,在這種紛紛擾擾的環境中,想安心工作及埋頭發明創造,發展事業,顯然不是易事。

不栽梧桐樹,怎引鳳凰來?安居樂業是吸引人才的關鍵,目前香港政治高度對立,社會嚴重撕裂,本地市民都活得不開心,人心思走,而且有能力移民的大都是成功人士,就算最終能吸引到部分海外人才來港,恐怕也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