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由不感樂觀變一定要得

昨天,有市民說,泛民做了最簡單的動作,離場抗議!然後叫了幾句口號,繼續享受着其「民主代言人」的身份。表面的工作做足了,但最需要向大眾交代的,泛民卻沒有回應。泛民並沒有向大眾解釋,他們認為「原地踏步」比「一人一票」好的原因。或許,他們根本是解釋不到、也不知如何自圓其說,因為無論如何演繹,一人一票都比現行的選舉模式進步,否決的話,就是損害香港人的利益,故泛民選擇避而不談,只做片面的反宣傳工作!

為何我一直勸泛民?又或者應該問,為何被勸的是泛民?因為,在態度上需要改變的,就是泛民!昨日林鄭司長到場準備發表政改方案前,已見泛民議員穿上黑衣,在心口上貼上「黃交叉」,一派「無論如何都反對」的態度。連聽的氣魄、聽的耐性也沒有,這就是爭取民主應有的態度?

因此,綜合各種客觀因素看來,現在政府要做的,除了「盡人事」落區宣傳,期望以民意叫泛民回心轉意之外,政府官員應該盡最後努力,要低調地跟泛民議員會面,又或者低調地安排泛民跟有關人士會面,總之一切都要盡量保持低調,以減低不必要的猜疑,不要再予人「擺人上枱」的感覺……這才是作為主責官員,過得人又過得自己的做法。

政改擾攘到今已沒有人知道下一秒的情況。日前林鄭司長才表示對政改通過不感樂觀,但特首卻表示有信心從泛民陣營拉十多票……這個團隊內的期望落差令外界有點迷茫。可是,到昨日,司長在方案中又滿有信心地提到「二○一七,一定要得」!由「有商有量」到「機不可失」,再變成「一定要得」,到底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是純粹一個口號,抑或是心中另有盤算、另有布局、甚至另有妥協?惟有既樂觀又悲觀地等待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