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手術 微創植支架

懶理高血壓或會誘發胸腔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夾層撕裂,若不及時治療足可奪命。中文大學心胸外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黃鴻亮表示,若主動脈瘤直徑達五點五厘米,便須考慮施手術。本港近年引入微創支架手術,利用導管把支架送到主動脈瘤位置,防止其破裂,可避免開胸大創傷手術,住院時間可減半,康復亦較快。

黃鴻亮指,胸腔主動脈分為升主動脈、弓主動脈及降主動脈,若長期受壓及粥樣硬化,可致至少兩類嚴重後果,第一是動脈異常脹大,猶如腫瘤,一旦爆裂可致死;第二是主動脈夾層撕裂,血液流入血管內壁,致夾層剝離,導致心瓣倒流及心包積血等問題,可迅速奪命。

較傳統手術住院減半

以往病人需接受傳統開胸手術,以人工血管代替有問題的血管。本港十多年前引入微創胸腔主動脈血管內支架置入術(TEVAR),利用導管將支架植入有問題血管內,防止血液再流入血管瘤,避免爆裂及撕裂。

他續指,TEVAR的創傷性較小,手術傷口僅八毫米,加快復原。以弓主動脈手術為例,病人接受傳統手術一般需住院七至十日,TEVAR則需三至五日。

86歲婆婆成功接受治療

以往一般不會安排年紀大的病人接受開胸手術,自從引入TEVAR後,早前有八十六歲婆婆亦成功接受治療。不過非所有病人適合做TEVAR,必須通過評估。

威爾斯親王醫院近年增設心血管混合手術室,備有C型機械臂影像裝置及3D超聲波影像等儀器,監察手術過程,且以跨專科團隊合作,可一站式為病人做不同手術,減省手術時間。黃鴻亮表示,部分主動脈瘤病人需同時做微創內支架手術及頭頸血管搭橋手術,治療變異血管之餘亦需確保正常血管循環不受阻,醫學界正研究一款新型「分支式」支架,可同時達兩種效果,減省搭橋手術。

本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引入微創手術,改善病人術後康復及生活質素。今年是中文大學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成立十周年,本版與中大合作推出系列報道,介紹本港微創今昔發展和趨勢。

《中大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十周年系列》之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