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教中」(協助中小學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問題近日引起社會一番爭論,有些論調筆者實難以苟同。
有泛民議員稱,推行普通話勢會令廣東話變成「神枱桔」——最終被「陰乾」。說這話的議員,如果不是缺乏常識,就是為反對而反對,實在有點可笑。若然這個論據成立的話,新加坡奉行英文為唯一法定語文已半世紀,何故又不見當地的馬拉語、華語和印度語等不同族裔的語言被「陰乾」?
幅員遼闊,方言眾多,是中國國情,單是廣東便包括有廣府話、潮州話、客家話、東莞話和四邑話等等,外省的還分有上海話、福建話、四川話和東北話等無數不同的方言。新中國建立伊始,即廣泛推行普通話,目的是為方便國民溝通,避免「雞同鴨講」。為此,讓香港中小學生及早學習普通話,掌握這個溝通工具,又有何不妥?
筆者早年能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在內地投資設廠賺取「第一桶金」,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略懂一點普通話,在內地沒有溝通的障礙。要知道,中國今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有增無減,令到全世界愈來愈多外國人都要設法學習中文和普通話,以便與中國做生意或打交道。
由此可見,展望未來,能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將成為我們下一代投身社會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
所以,筆者認為推行「普教中」十分必要,且事不宜遲。要擔心的,反而是如何保證有足夠的優良師資,以及怎樣制訂一套適合本地中小學生的教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