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五代推行「一帶一路」的對外發展戰略,搭建亞投行這個亞洲最大的區域多邊銀行平台,從「源頭」到「結穴」都是為了更好地讓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出去」。這條路當然充滿荊棘,充滿風險,有許多變幻莫測的因素,很不容易走。可以說,從一九九七年中共召開十五大,第三代的江澤民提出中國經濟要從「引進來」變「走出去」,到今天第五代執政,這條路已經走了十八年,中國企業「鎩羽而歸」比比皆是。這條路,中國還遠遠沒有走通,其中最大的障礙在於東道國的政治風險和政府更替。當然,其他風險因素也大量存在。
據不久前發表的《中國企業國際化報告》(二○一四)藍皮書分析,從○五年到一四年發生的一百二十宗「走出去」失敗案例中,其中百分之二十五是政治原因所致;百分之八是在審批環節因東道國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撓而失敗;另有百分之十七是在營運過程中因東道國政治動盪、領導人更迭等原因而遭受損失。
對此,最轟動國際、讓中國尷尬的一例發生在希臘。今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國企業出資參與的「地中海第一大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三號集裝箱碼頭擴建項目舉行動工典禮,中國總理李克強致賀信,時任希臘總理薩馬拉斯出席典禮,盛讚中希兩國企業的投資合作。不料,五天後,希臘左翼激進聯盟主導的新政府宣布,為了希臘人民的利益,將重新審核該碼頭與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的交易。
其實,中希企業的這單合作生意,已經給希臘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好處,創造了一千一百多個工作職位。二○○八年,中遠集團以四十三億歐元投得該碼頭三十五年特許經營權,之後中遠投資了十二億歐元,對其落後的設備升級改造。中遠進駐前,該碼頭的吞吐量僅為四十三萬個集裝箱,五年後,也即二○一三年,吞吐量已達三百一十六萬個集裝箱。
然而,就是這個對希臘經濟極具利益的事情,卻因為碰到了希臘的某些國情「不適」和政治內鬥、政府更迭而受到挫折,原先訂好的碼頭擴建項目被擱置。據分析,希臘工人極不適應中國企業的管理方式,多次示威抗議,並舉着「中遠回家」的標語。二○一三年,他們更舉行大罷工,反對政府打算向中國人出售該港和另一個大港口──塞薩洛尼基港的控股權。
當然,中遠集團在希臘港口碼頭投資擴建的挫折,比起其他中國企業「走出去」剛一邁步就「中槍躺下」,實在不算甚麼。例如中海油收購加拿大優尼科石油公司;深圳華為擬兼併英國電訊巨頭馬可尼公司;中國移動競購米雷康姆國際移動通訊公司;中國電力參與投資緬甸密松電站工程;中鐵參與墨西哥高鐵招標等等,均被莫名其妙地取消、叫停,這些都是中國企業「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顯例。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到了今天的程度,中國企業、資本「走出去」是必須的國策和戰略方針,否則中國經濟就會被國際資本力量擠壓、萎縮、窒息。中國企業、資本「走出去」,意味着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進入國際競爭平台,即有「新玩家」擠進各國市場。影響更為深遠的是,中國企業、資本「走出去」後形成氣候,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必會對國際政治、軍事、外交戰略格局產生衝擊,說不定會影響東道國和所在地區的政治環境。
其實,對於任何國家來說,事物發展的邏輯都是一樣的:本國企業、資本流向哪兒,國家利益就在哪兒。不過,對中國而言,這些都是後話,眼前的難題是,中國企業和資本如何化解東道國政治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