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自詡做屋頂綠化會提高能源效益,過去三年花近一億四千萬元,為近一百幢舊政府建築物做屋頂綠化工程,卻以難量化為藉口,拒絕檢討成效。本報巡視全港多幢做了屋頂綠化的建築物,發現部分綠化覆蓋率極低、部分又擺放盆栽便算做了綠化。有專門研究屋頂綠化八年的專家直指成效是最低層次,更踢爆外國早有測量方法,只是港府的鴕鳥政策,令屋頂綠化水平僅達德國「BB班」!
推動屋頂綠化政策,近年成為現代都市發展的大趨勢,本港建築署在○七年完成屋頂綠化應用研究後,便鼓勵政府建築物屋頂做綠化,達致減少熱島效應、為樓宇隔熱等目的。過去三年共耗一億三千九百萬元,於九十六幢舊有政府建築物做屋頂綠化工程。
記者日前巡視此類建築物,包括荃灣雅麗珊社區中心、荃灣一間官立小學、維多利亞公園泳池及沙田一間官立中學,發現它們的屋頂綠化覆蓋率低,僅佔天台面積五分之一,部分更在邊緣地區種植草陂。而在雅麗珊社區中心更用盆栽當綠化,而聲稱已完成工程的太子水渠道垃圾收集站,更是一片泥濘。
效果備受外界質疑,惟建築署卻指難作量化評估,因每個建築項目的綠化設計都有不同,綠化對改善環境的效果,亦會因應季節及植物生長而有差異。另外,發展局在一二年起,為政府建築物綠化上蓋面積制訂標準及規定,建築面積超過一千平方米,但少於兩萬平方米,要有百分之二十的面積做綠化;而超過兩萬平方米,要有百分之三十的綠化面積,卻也是沒有計劃檢討有關標準和要求。
本報將巡視建築物屋頂綠化的照片,交予研究屋頂綠化逾八年的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檢視,他的總結是政府穿鑿附會。他指出,雅麗珊社區中心、荃灣一間官立小學、維多利亞公園泳池及沙田一間官立中學的綠化覆蓋率均很低,當中擺放盆栽不能稱為現代屋頂綠化,「喺屋頂擺放盆栽,自古以來都有,降熱及改善環境功能低,要有效為建築物降溫,屋頂綠化面積愈多愈好,同時要慎選植物種類,如樹林或灌木叢就較好。」他指出,本港與德國相比,德國的屋頂綠化屬大學級,本港則停留幼稚園階段。
詹志勇更指出,可透過五種方法評估成效,「第一,可量度高、中及低層空氣溫度;第二,用紅外線物料量度植物表面溫度;第三,量度土壤層、排水層及磚面溫度;第四,量度頂層天花表面溫度;第五,量度室內空氣溫度,又可於有開及無開冷氣嘅情況下,計算用電量。」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促港府訂立具體目標,再做短、中及長期的規劃,否則綠化屋頂只是紙上談兵。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委員梁繼昌指出,除政府建築物外,「亦要提供誘因畀發展商,喺大廈天台做綠化,成效唔大可立法規管,好似法國近月就立法,規定商業區新建築物要做屋頂綠化,或安裝太陽能板。」
專家力指外國早有科學方法測量及評估屋頂綠化的效益,建築署仍死撐,發言人表示會留意有關屋頂綠化的最新技術發展,並在有較簡便和可靠的評估方法時,考慮採用。
文:楊日輝
圖:崔祖佑、甘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