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比併吸納人才

新加坡的發展模式是典型的威權主義,政府享有集中而廣泛的行政權力,市場由政府主導,干預政策無處不在。相反,香港則實行自由主義式的市場經濟,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是所謂積極的不干預政策,政府奉行「小政府大市場」的管治哲學。

過去五十年,星港兩地迅速崛起,成為東亞奇迹下的兩條小龍,走的卻是極不相同的路子,廣受全球經濟學者的注目。不過在全球一體化激烈競爭的格局下,無論在發展經濟或改善民生上,新加坡均優於香港,在國際的排名亦超前香港。

根據經濟學者的研究,從「全要素生產力」的比併,最近十五年,新加坡穩步勝過香港。所謂「全要素生產力」,指的是衡量所有投入生產力的資源,包括資本及勞工。近年不論吸納人才、就業人數,以至勞工的平均就學年數,香港持續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

全球化競爭,歸根到柢,是人的質素的比併。勞工的學歷、投資與工作態度都是關鍵因素。新加坡的優勢明顯,實在不難理解。新加坡輸入人才的入境政策積極而進取,能吸引高技術的新移民,不少來自中國,政府又大力擴充專上教育的學額。

今年《施政報告》着手為優才計劃研究引入「人才清單」,又吸引海外專才以計分制的方式來港,反映政府改變政策,明白人才之重要性,而新加坡的成功對政府帶來啟示。不過特區政府的決心有多大,卻無從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