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研發中心 兩年蝕570萬

【本報訊】政府成立的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引入日本技術大量種植沙津菜。但有團體發現,研發中心兩年來勁蝕五百七十萬元,開業至今仍未達收支平衡,碳排放較本港常規農場高出十三倍,每日平均消耗逾百粒海綿,難以稱為綠色產業,團體憂慮水耕熱爛尾收場。

新菜恐難外銷爛尾收場

新農業政策的公眾諮詢期將於明天(卅一日)結束,本土研究社昨發布《水耕透現-香港水耕產業初探》回應,調查七間水耕場。本港主要有卅五間水耕公司,合共卅七個水耕場。研究社成員劉海龍昨表示,約十八間水耕場建於農地上,由於水耕設施搭建而成,需先平整土地,不少肥沃的可耕地因鋪上石礫及建築材料變成不能復耕,破壞生態價值。

研究社成員袁月興說,政府的研發中心向日本購買技術,生產水耕菜,但管理人員不知道輸菜營養液成分,又未掌握研發新菜技術,恐怕難以外銷,爛尾收場。袁強調,本港水耕菜目前難以與國際競爭,加上港研發中心內的全環控設備每天耗千元電費,長遠而言並不環保。研究社促政府杜絕違反環保原則和破壞土地的操作方式,重訂農業發展目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