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是搭便車還是推車?

去年八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中國搭了美國三十年的「便車」。其意思,是指中國經濟的增長,綜合國力的提升,是利用了美國的市場、資金和技術,然而中國在國際事務立場,與美國並不一致,沒有履行美國所認為的國際責任。

最近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就被問及這個「搭便車」的問題,他的回應是:「中國把自己的事辦好,保持合理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巨大的貢獻;而且,中國還在愈來愈多地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要說中國搭便車,這麼大的塊頭搭誰的便車?中國是和大家一起推車。」筆者對此答案,拍手叫好。

事實上,冷戰後的世界,歐美主導國際規則,在戰略上一直對中國存有圍堵和防範的思維。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立場和利益與西方發達國家有所不同,不可能與其同聲同調。但是,中國無意與西方唱反調,從經濟發展角度出發,中國也需要和睦外圍環境。

自從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採取韜光養晦策略,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內地經濟方面,後來幾任中國領導人,都遵循這一治國理念。結果,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僅用三十年便從一個窮國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三成。

相反,美國近年發動的幾場戰爭,不僅搗亂了中東局勢,對美國亦造成極大消耗,國債屢創新高。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發展,誰來購買巨額的美國債券;如果沒有中國高速發展,世界經濟相信會比現在更糟糕。試問,中國是在「搭便車」還是「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