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事後官話 無補於事

看到一段震撼的影片,見到一個活生生的食環署職員,被暴力地摔倒。就在一秒間,變成毫無反應的受害者,生命危在旦夕,確實令人心傷又心寒。到底,同類事情是否不能避免?政府部門是否完全沒有責任?

討論有關事件,我們不能將小販跟食環署職員對立起來,因為使用暴力的人並不是大多數;同時,亦不能對少數族裔存有仇視,因為這亦是因人而異。我們必須理性討論的,以及需要改善的,是要沿改變政府政策及措施這思路而行,才能避免事件再次發生。

首先,就小販政策的討論,是必須的。現時的小販政策,就如將前線人員推向一個「出氣袋」的角色,既要應付市民對環境衞生的投訴,亦要協調小販擺賣的「謀生」問題。在政策模糊,以及部門逃避問題的前提下,前線人員所面對的,何止是行為上的暴力,更包含了言語上、精神上甚至是行政上之暴力。拉與不拉?管理與不管理?都成了上頭、議會甚或是街坊的批評點。如果小販政策一日不釐清、小販面對的問題一日不解決,前線員工將繼續在沉重之壓力中工作。

對於前線人員之執法安全,作為僱主的政府亦是責無旁貸。有工會提出「孖咇」固然是一個建議。但我們更希望食環署高層清楚明白前線員工實際執行的任務,在所獲分配的裝備及培訓上要相稱,這是作為「良心」僱主,必須做妥的工夫。作為僱主,並不能以「個別事件」又或者「預計之外」去形容這類暴力事件,因為這些情況是風險評估時,必須預先察覺出來。

我希望政府政策部門能認真看待這次不幸事件,接受批評及建議。發生了不幸事件後,才說要加強訓練、加強人手,對意外的受害者及其家人而言,都只是無補於事的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