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反水貨客行動的後着

上星期屯門發生了反水貨客的暴力行為,由於香港社會一貫以來對暴力行為是不能容忍,所以事件後的評論幾乎是一面倒的譴責,對內地旅客的批評也較平常靜了一點。平情而言,即使對內地旅客訪港造成的影響有不滿,但以暴力行為欺凌婦孺卻令人不齒,在這個大環境下,即令一些標榜「抗命」的團體和政客,也紛紛試圖和暴力事件劃清界線,表現了一副事不關己的嘴臉,也凸顯了政治人物的特質:就是民意往哪邊走便跟貼,也不理先前自己的定調,政客就是牆頭草,這也不過是又多了一個事例。

暴力抗爭 孕育社區

在公開的批判聲音中,好像大家都不齒策動暴力事件的行為,但我們只要往虛擬世界一走,這個情況便不一樣了。在公開的評論中大家都表現文明克制,也對暴力行為有所批判,但一到了不用顯露真正身份的網上世界,這種文明理性便不再復見。在不少的網上討論區當中,批評暴力行為之餘,也還有不少支持以暴力對抗水貨客行為的聲音。我們要明白,網上留言不用留名,是以沒有了思想包袱下,言論會有所偏頗,網上留言的可靠程度不高;但從另一角度看,這種不用負責任的留言中,有關支持以暴力反水貨客的聲音不少,反映的是一些人並不認為暴力行為是不可取,現在礙於市面上對暴力行徑的不認同,這些意見才不肯顯露出來,但一種以暴力抗爭的思潮,其實已暗暗的孕育在社區之內,問題是這股思潮會胎死腹中,定或是暗中壯大,這卻是一個未來的大挑戰。

在現時的大氣候下,短期而言惡意攻擊個人遊旅客的事例應該少了,對個人遊不滿的聲音也靜下來,但這並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只是在一片譴責聲音中反個人遊暫時只好退一下。但要是問題仍是持續,在風聲過後反水貨客反個人遊的行動又會捲土重來,這是很可能發生的事,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考驗。

另外,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現象是,反水貨客行動的參與人數和其組成結構,更是未來社會不穩的大隱憂。從被警方拘捕的人來看,他們大多是年輕男性,而且他們都不是居於事發地區,否則也不用法庭要禁制他們再到事發地區。這些特質看似沒有多大的意思,但實際上卻是代表着社會未來不穩的大啟示。

政客介入 暗湧不少

首先,年輕男性從來都是社會發生不穩的重大來源,因為年輕人普遍敢於走出來抗爭,他們一來缺少歷練,容易受到群體號召,二來他們並沒有年長一群的種種思想包袱。在以前的種種社會運動當中,都是年輕男性擔當主導角色,現在細看被捕人士之中,這個情形更是明顯。也可以這樣的說,年輕男性對個人遊對水貨客的不滿,已是要找渠道宣洩,現在的一陣冷靜,並不足以改變這個壓力。而且,反水貨客人士並非居於受水貨客滋擾的區域,這和一般人所想像的不一樣,居於當區的人們或會礙於不想開罪鄰居,因而不想現身反對行列,但對非當區居民而言,這些顧慮已不是重要因素。這個現象在以前的眾多事例中已屢見不鮮:反對開發新界東北的大多數不是居於東北;反對龍尾工程的不少是第一次聽到龍尾這個地名;反對東涌發展的大都不是居於東涌。

這說明了當一個社會事件有着爭議之時,這已經不可能只看成是地區的一件小事,而是整個香港都會捲進去。由於香港選區靠近,地區議題和整個香港都會息息相關,選票加上政客的介入,任何地區問題都可以演變成總體問題,到最後要解決更見困難。

所以筆者對是次反水貨客行動的發展表達了憂慮,事情不是這樣簡單的完結,當中的暗湧卻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