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水客為淵驅魚 零售業雪上加霜

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北京兩會上宣布,中國與加拿大剛剛就有效期最長的十年簽證達成一致,今日開始實施。與此同時,本港激進團體繼續在上水、屯門發起反水客行動,亦再次引發激烈衝突,亂象沒完沒了。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激進勢力為淵驅魚,最終遭受損失的不是內地,而是香港本身。

中國公民去年出境首次突破一億人次,境外消費逾一萬億元人民幣,均為世界之最。這就難怪,世界各國都將中國客視為「財神爺」,繼去年中美兩國就居民簽證安排達成互惠協定,加拿大又向中國客打開大門,歐洲、澳洲、日本、南韓等地亦競相爭奪中國客。羊年春節,日本成為中國客熱門旅遊地,智能廁板被搶斷市以及部分中國客利用貨櫃採購貨品這兩宗新聞被熱炒,足以反映中國客的消費能力。

當世界各地分享中國經濟繁榮的大餅時,近水樓台的香港卻斯人獨憔悴。本港零售業在錄得十年增長後,去年首次掉頭下跌,進入羊年跌勢持續,一月份零售額重挫近一成五,而春節期間內地個人遊旅客又減少半成。零售業進入嚴冬,究其原因,除了內地反腐、旅客消費模式轉變,最重要的是中港矛盾惡化,趕客效果明顯。

事實上,無論是「驅蝗」、「拖篋」、「光復」或者「遊覽」,名稱百變,激進組織針對內地客的本質不變,結果令經濟民生淪為政治鬥爭的陪葬品。正如「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八受訪市民認為反水客行動的影響將陸續浮現;兩成四認為內地客消費模式改變;兩成二擔心個人遊旅客減少。

更令人側目的是,激進分子不時揮舞港獨旗幟,令人懷疑幕後策劃者以反水客為藉口,旨在挑撥中港矛盾,行鼓吹港獨之實。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各行各業互相依存,而零售業則是經濟晴雨表,零售業首當其衝,其他行業不可能幸免。上述民調顯示,三成六受訪者擔心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體經濟;兩成八恐出現結業倒閉潮;兩成五擔心裁員,相關打工仔受害。這樣的擔心顯然不是多餘的,君不見,激進分子所到之處,商舖紛紛拉閘關門,遊人紛紛躲避,可見真正的蝗蟲不是旅客,恰恰是搞事者。

一個巴掌拍不響,中港矛盾惡化,港獨思潮蔓延,根源在於港府目光短淺又無所作為,多年來只知要求中央政府放人,旅客多多益善,卻沒有相應提升接待能力,衍生客多擠迫等亂象,對民生造成滋擾,結果授人以柄。市民眼睛雪亮,兩成四將衝突增加歸咎於香港承受力有限;同時有三成六受訪者認為當局應擴展旅遊景點,增加吸引力;三成四希望盡快興建邊境購物城,分流旅客。

正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對於個人遊問題,同樣是宜疏不宜堵,港府捨正道而弗由,不是聽從民意提升接待能力,而是迫於激進組織的壓力檢討個人遊,根本是捉錯用神,令人擔心解決不了水客問題,反而會遺下無窮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