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及虛擬現實遊戲除了趣味十足,更可用於治療腦部、脊椎神經受傷等嚴重病人。瑪嘉烈醫院去年設立全港首間腦神經綜合復康中心,結合內科、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等專科服務,又添置「機械人」步態訓練儀、「機械臂」上肢訓練儀,提高中風等腦神經受損患者接受復康治療的興趣,又可節省患者到不同部門覆診的時間,至今有一百名患者受惠。
中風後首三個月至六個月是復康黃金期,病人須勤做復康運動及訓練,才能盡快重拾正常機能。瑪嘉烈醫院職業治療部門經理鄭慧慈稱,中風病人出院後,要到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等部門進行復健,惟傳統治療多數較機械式及單調;而且日間復康訓練以「大班教學」,一名治療師要兼顧十多名病者,未必能針對所有人的病情。
近年本港的復康治療引入高科技輔助,瑪嘉烈醫院獲香港賽馬會資助一千六百萬元,去年五月設立腦神經綜合復康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由多個專科合作,為病人設計個人化治療,更可免卻病人於不同部門「幾邊走」的不便。中心以七百萬元資助購入新儀器,包括「機械人」步態訓練儀、「機械臂」上肢訓練儀、透顱磁刺激等,提高病人對治療的興趣。
該院物理治療部門經理梁恩恩解釋,傳統步姿訓練至少需兩名治療師協助移動中風病人的下肢及身體,現時透過儀器協助,可節省治療師人手,亦可減低員工勞損風險。病人靠儀器的吊臂系統支撐,每次訓練可由十五分鐘延長至三十至四十分鐘,電腦同時會為病人調整出正確步態,有效地改善其耐力及活動控制力。
鄭慧慈指,新儀器會配合虛擬現實遊戲,例如模擬超市購物、家居清潔等情境,病人訓練時就像「打機」,既增加互動性及趣味,又達到訓練患肢效果。中心預計每年可服務一千人,服務對象需要有一定活動能力,及經評估後有顯著復康效果,並需由醫生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