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的諮詢即將結束,意味三人組的工作已踏入尾聲,幾位成員都出來說說感想。對於政改能否通過,譚志源局長表示審慎樂觀,林鄭局長維持不樂觀,而袁國強司長則表示未敢抱太大期望。
此情此景,有正常邏輯的人都會問句,這個組合,還算是組合嗎?為甚麼收集了意見之後,大家得出來的觀感會不一樣?是因為沒有一致的目標?是因為沒有肩並肩的動力?這個情況,確實令人擔心!
其實,「世事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於心」這個道理,香港人是明白的。在這個極端對立、非黑即白的形勢之下,要游說泛民作出讓步,又豈會單靠政改三人組之力就足夠,當中包括了民意、政治考慮、國情,甚至乎國際關係等因素,當中錯綜複雜。所以,在推動時有力不從心之感、有畏懼憂慮之心、有氣餒無奈之時,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因為難就不做,就放棄,就以一個像「聽天由命」的態度,說甚麼審慎樂觀、悲觀、沒有期望……一派打定輸數的模樣,實在愧對所有對政改有期望的人。
當然,三人組的工作如何緊密的,如何馬不停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可惜,實際的效果又好像沒有,到目前為止,市民最深印象的,相信是跟學生領袖的一次公開會議。到此時此刻,仍未有一個理性的平台,與泛民平心靜氣的對話,仍未有一個泛民肯在「八三一」框架這個政治現實下作出細節研究,更遑論要在泛民手中取得關鍵的「幾票」。
請記着,政改三人組的工作不是做好期望管理,而是無時無刻都要積極地推動政改。如果,連負責推動政改的三人組亦一人一句,就像從來沒有坐下來討論過,他們的決心確實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