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在去年發表的首階段報告,預計港府最後會在十年後出現結構性財赤,建議成立「未來基金」支付未來的基建開支。小組在昨日發表第二階段報告中,正式建議透過行政方式將現有近二千二百億元的「土地基金」,再加上每年注資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財政盈餘,變身為「未來基金」。
小組建議「未來基金」成立後,繼續交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管理,其中一半、即最少約一千一百億元資金,會分階段投放在外匯基金內的高風險、高回報「長期增長組合」,由金管局外聘投資經理管理,投資範圍包括私募股權、海外大城市的優質商用房地產物業等。該組合由二○○八年至去年的回報率為百分之十三點五,是近年財政儲備投資回報率的接近兩倍。至於基金的另一半資金,則會繼續投放在以債券為主、股票為輔的保本組合之內。
小組又建議為基金設定十年的禁止提款期,當財政儲備跌至只足以支付未來六個月的政府開支,才能考慮「開倉」動用未來基金。由於現時法例規定土地基金是「有入無出」,將來要動用未來基金救急時,亦需經立法會通過決議案才能實行。
身兼小組主席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秘謝曼怡,否認成立未來基金是為了在將來減少「派糖」,「如果我們仍然有盈餘時不開始儲蓄,難道沒有盈餘時才開始?」問及若未來基金的高風險組合投資失利,將由誰負責?她推說詳情要再作商討,但強調政府一定會向立法會問責。
此外,政府在回應報告時透露,已制訂一系列措施控制開支增長,包括在未來兩三年重整服務工序、規定開支逾五億元的政策須進行財政影響評估、對合適資助機構考慮跨年撥款等。
政府同時會檢討一千項收費,預計每年可帶來一億元額外收入。小組成員王尹巧儀則建議香港引入銷售稅,但同時減低直接稅稅率,以維持簡單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