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趕客容易招客難

財爺曾俊華在新的財政預算案說,香港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五,帶動多個行業發展,現至少有二十七萬人靠這個「無煙工業」謀生。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之大,毋庸置疑。

但是,香港旅遊業經過近十多年的高速膨脹,近期卻出現一些令人憂慮的苗頭。首先,去年過夜旅客的人均消費下跌,去年訪港旅客六千多萬人次,增長一成二,但人均消費首次跌破八千元大關,比前一年下跌百分之一點八,是八年來首次錄得跌幅。

再者,尤其令業界不安的是,今年春節,內地客訪港人次不增反減。由年初一至年初四,約有六十萬內地客訪港,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零點六四,其中個人遊的旅客下跌百分之六,「一簽多行」客下跌百分之二。跌幅雖然不大,但這一個警號,不能不使人警惕,因為同期訪澳門的內地客並沒有減少,反而上升百分之六點七,達到四十四萬人次。

有輿論把內地客減少來港的原因,歸咎於與近期發生沿街辱罵內地客、蓄意在商場鬧事等連串事件有關,這不無道理。

要知道,「趕客容易招客難」,若然訪港內地客繼續減少,加上人均消費又下降,對香港經濟將會造成甚大打擊。所以,怎樣去穩定客源,但又要設法化解水客過多所帶來的問題,當中分寸如何拿捏,對特區政府來說,是一個考驗。

筆者認為,收緊深圳的「一簽多行」,對遏抑水客活動應有一定作用,港深兩地政府可先就此進行磋商;至於開源,不妨向外省一些未開放個人遊的城市打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