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司馬徽有《誡子書》一文,短短幾句:「聞汝充役,室如懸磬,何以自辨?論德則吾薄,說居則吾貧;勿以薄而志不壯,貧而行不高也。」
司馬徽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中以高士面貌出現過,那是小說家言;不過,此人確有品德,時人稱之為「水鏡先生」。他教導兒子,不會鼓勵兒子因為家貧「憤怒」就要講「粗話」,而係話:阿仔阿仔,聽講你要外出當差,家中四壁空空,如何籌措一切?論名望我家最低,論家境我家最窮;但不能因為地位低就抬不起頭,不能因為家裏窮就不自尊自重,人格是最要緊的。
一個人的言行,其實就是「人格」的反映。有人說,童年的價值觀,是人生衣裳的第一粒鈕扣,決定一生的精神走向和心靈格局。若它是端正高尚的,那麼,在漫長的歲月裏,請別讓它輕易脫落,更別粗魯地扯下它。網上曾瘋轉一條「虐驢男」的圖片:西藏阿里,藍天白雲,一名戴墨鏡,姿態傲慢的男子站在遼闊的草原上,手持刀刃,正從一匹下跪的藏野驢身上割肉,他竟一邊割着驢肉一邊還在笑!
這虐驢男曾經也是個孩子,何以如今扮演一頭野獸?老朽猜想他屬於扣錯鈕扣或丟失鈕扣的人!
如今是個充滿反智的社會,不讀書的呱呱叫,尋且被冠上「思想家」,會說流利粗話的少女,被冠上「勇敢少女特別漂亮」,還被爛果報大讚「講得很好」!這是個失範的時代,今日你罵人「×街」,明日我罵你「爛銅」,咁又係唔係「講得很好」!
第五代領導人有個比喻:這就像穿衣服扣鈕子一樣,如果第一粒鈕子扣錯了,剩餘的鈕子都會扣錯。人生的鈕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此亦「水鏡先生」教仔自小要「自尊自重」,人格是最要緊!憤怒就講粗口,此人格自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