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家長對名校趨之若鶩,為了子女可升讀心儀學校,搬屋、「叩門」甚至到學校做校工亦在所不計,但有國際教育家分析,不少學生表現優異的國家如芬蘭等,不同學校的水平相若,當地家長沒有選校的煩惱,因無論學生入讀哪一所學校,同樣學得其所,反觀香港不同學校的水平參差,建議香港參考芬蘭的經驗,提升和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令每一個學生在不同學校都可以發揮所長。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昨舉行五十周年院慶國際會議,邀請海外及本地學者分析中小學生表現優異國家的經驗,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司長Andreas Schleicher在會上指,芬蘭等教育制度優異的國家,教學質素、學生成績與教師是否得到社會認同和尊重有一定關係,教師若能在工作上獲得滿足感,可鼓勵他們精益求精,提升教學質素,學校亦需為教師提供支援,協助教師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拉近不同學校的教學水平。
中大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表示,本港學校在收生時,是按學生的成績作選擇,因此學校之間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學校可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梁湘明又指,港府近年推行教育改革,本港學者自二○○○年一直追蹤香港學生在各個國際評核考試的表現,例如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中,香港學生的表現平穩,亦有進步,梁湘明認為,上述結果反映新學制鼓勵學生多發問及訓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