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傳,建制派在佔中七十九天之後的對策是「宜將剩勇追窮寇」。聯繫到梁振英在施政報告的強硬批港獨,袁國強表示對佔中者無「特赦」不從寬,吳秋北提議新國安法引入香港,以及李源潮的「好戲在後頭」,恐怕香港有一場新的惡鬥,○三年大遊行之後的「大和解」不但不會重現,反而是「打過長江去」,即使泛民「退守台灣」也不手軟。
查香港建制派,懂得「宜將剩勇追窮寇」出處者寥寥可數,何以忽然流行起來,相信來自北京。再查北京,習近平、李源潮等紅衞兵出身之輩,都可將毛澤東詩詞倒背如流,自然知道這是當年毛澤東揮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舉攻佔南京這個當時老蔣的總統府之後詩興大發所作。其時,毛澤東在遼瀋、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後,已兵強於蔣,有輿論勸毛澤東與老蔣隔長江分治,史太林也以共產國際的名義要求毛澤東收兵,窮寇勿追,但是毛澤東回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若然不是美第七艦隊游弋台海,也沒有至今台灣仍未統一的問題。
了解這些背景,便可知道,北京不但已作好泛民發動第二次、第三次佔中的準備,而且視黎智英等反對人士為「窮寇」,繼續追打,一追到底,即使其暫時偃旗息鼓,韜光養晦,恐怕也難逃這一追。也就是三禪之前所說,所謂好戲在後頭,就是攤牌在後頭,決戰在後頭。在這個背景下,政改是否通過,已經不重要。對北京而言,過固然好,不過也無所謂,甚至更好。就泛民而言,是最後一戰之後走佬、移民,還是轉變總體路線,停止全面不合作,停止為反對而反對,謀求繼續在香港問政以至生存的空間的問題。以習近平的性格,以追窮寇之勇換香港長治久安,才是「人間正道」。